我刷固我在

作者:段佳旻

老妈曾开玩笑说:“早上睁眼第一件事,打开手机,刷刷朋友圈,唤醒新的一天;晚上睡前最后一件事,刷刷朋友圈,才能安心进入梦乡。朋友圈都快要成了我第二个老公了。”不经意的一句玩笑话却道出了如今无奈的現状。公交车上、等候室、咖啡厅,甚至是同学聚会、家庭聚餐这样温暖热闹的场合,都能看到“低头族”指尖高速地滑动,看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哈哈一笑,点赞,评论,然后继续刷下去。

记得初中同学聚会,在我推开门的一刹那,看见的是清一色的姿势——上下划着手机。百般无聊,我也只好拿出手机。朋友圈却被这次同学聚会的照片刷了屏,一道道美食,熟悉的面孔,评论区也充满在场同学的感慨。无奈的是,朋友圈被乔装打扮得热闹非凡,你一句我一句聊得不亦乐乎。同学们活跃在朋友圈里,却冷漠了现实生活。

中国人似乎得了一种怪病。我们总是在快速、盲目、重复、机械地刷着朋友圈,总是期待朋友们对自己的点赞和评论,因此,我们甚至忘记睡觉的时间,忘记工作还没完成忘记一家人团坐在一起的温馨。每当我看到沙发一角低头刷屏的人们,便会想到清末梳着大辫子的富人蜷缩在床角吸食毒品的样子,二者竟惊人地相似。他们都在无限地浪费时间和生命。沉浸于其中时会感到无比满足充实甚至有趣,而过后却又十分空虚,以至于再次捧起烟杆无止境地吸下去,或是捧起手机无止境地刷下去。

许多人认为,刷朋友圈只是为了打发碎片时间,其实不然。因为他们一边痛恨着朋友圈过度消费时间和精力、麻痹最本真的感官,却又一边挤出时间乐此不疲地刷着。追究到底,真正原因就是一种我刷固我在的精神需要。一方面,我们想了解、窥探别人,用他们的经历填充单一无味的生活;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我们想要刷出存在感,想要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让圈子里的人知道我最近过得还不错,害怕被抛弃、被忽视。出门旅游,大千世界的照片加上定位,引来一大波人的羡慕;加班时抽点时间吐槽,也会引来一波同情。我们总以为点赞和评论越多,说明圈子里关注在意你的人越多,从而感到满足。实际上,当新鲜的东西出现,那些旧的东西就像一粒尘埃,湮没在沙漠之中。

刷是时间的折光,是感情的消磨。在快速接受着无营养的文化快餐时,沉淀下来的怎会深刻?不过像过眼云烟一样单薄而不真实罢了。当我们只热衷喧嚣的感情时,最终会发现:仅用一个圈子维系的感情显得太过脆弱并且不堪一击,因为这样的感情是没有温度、没有语调、没有表情的,它只是通过一个屏幕,发送出了一模一样的字。

不可否认,是朋友圈把相距千里的朋友拉近到咫尺之间;但也正是朋友圈,把近在眼前的朋友锁定在一方小小的屏幕里。我想,治好这病的药方,是真正充实的生活。花时间翻开书,吟几篇诗,给思想一个栖息地,或是和知心朋友坐在一起,拉着手聊一宿。与其刷朋友圈,还不如刷出一片自己的新天地。

(指导老师:牛菲菲)

作者说:

起初,我并没有因为“低头族”这一类人的存在而感到不适,我只是把他们归结为无聊的年轻人沉迷于手机游戏罢了。但正如文中所说,在同学聚会的时候,我无法再有从前的那种亲近热闹的感觉,只是因为每个人都在忙着整理自己的朋友圈,相互点赞评论。这件事给我带来了许多触动,也让我愈发关注身边的“低头族”们。他们似乎无处不在,有老人、有孩子,也有忙碌的上班族,挤出了时间刷手机。回到家,父母不再如从前那般温馨地坐在一起聊天,反而一人一边坐在床前低头刷着朋友圈……我才突然意识到,“低头族”的概念已经大众化,这不再是个体的问题,而变成了席卷全国的“瘟疫”。

怀着一种刷出存在感的心理,大家低头刷着,刷朋友圈、刷微信、刷微博、刷QQ。我感到一种冷漠、无奈以及空虚和不真实。我不禁想,我所希望看到的原本人与人之间纯粹本真的情感,是无法用手机里短短的几个字来承载的。当这个行为开始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社会面貌的时候,我想我们应该停下来思考,为什么成了这样?

所以我想告诉所有人,要抓住眼前的人和真实情感,而不是沉浸在一个虚幻的自我满足的世界。

评委说:

关键:反讽手法,再现真实生活

不得不说,现在确实是一“刷”解百忧的时代。“刷”出存在感,更是很多人的现实生活写照。但这显然是不对的。作者把题目定为“我刷故我在”,意在反讽,讽刺那些沉浸在“刷”世界里的人们。可以说,全文的字字句句都是生活本身,一点没有夸大的痕迹。将刷手机与吸鸦片相提并论,也并不新鲜,但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灵。为何?原因就在于作者将“刷”与“我在”巧妙统一,击中了已身心麻木,灵魂肤浅的现代人的心理顽疾。拿最常见的素材,写最常见的生活,反而有不寻常的效果。这恐怕也是作者未曾料到,而大多数同学未曾涉及的吧。

值得一提的是,反讽手法亮观点,这在本届“放胆”中是独一无二的,这更显出作者提炼论点的匠心与智慧。

(清 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