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苦出版商久矣?加州大学系统停止订阅爱思唯尔,一场特殊的较量

作者:未知

时事引读:2019年2月28日,美国加州大学系统(包括下属的10所分校)宣布将停止继续付费订阅世界最大科技出版商——爱思唯尔。大学和全世界旨在推动开放获取的斗争由来已久,这次行动是全球范围内学术出版商与院校机构之间不断升级的拉锯战的最新动作,加州大学成为首个因谈判无果而全面取消爱思唯尔订阅服务的美国院校。加州大学主席Jane Napolitano表示,“这一决定不仅关乎加州大学,也关乎全球大量的学者、研究人员和科学家——我们同他们站在一起,推动完全的无限制的获取”。

新闻扫描

事件 打破科研成果付费墙

加州大学系统10所分校贡献了全美近10%的科研发表量,其科研产出的研究成果18%发表在爱思唯尔旗下的期刊上。作为推动公共资助研究资源开放获取的领导者,加州大学系统与爱思唯尔此前展开了数月的谈判:爱思唯尔除向学校收取高达数百万美元的订阅费之外,还额外收取加州大学系统下产出的研究成果的大量版面费,这严重超出了学校财政预算的承受范围。加州大学系统因此提出了两点要求:砍掉订阅费,只交版面费,同时确保该大学系统在爱思唯尔旗下刊物上发表的所有文章向读者免费开放。对此,爱思唯尔尽管提出了部分谈判条件,但拒绝完全免费开放加州大学系统在其刊物上发表的文章,还继续上涨了订阅费用。

原因 垄断出版商的高盈利模式

现实层面的资金压力或许是加州大学系统做出停止订阅决定的关键原因。加州大学系统每年支付给爱思唯尔的费用约为1100万美元,而爱思唯尔希望将这个数字再提高80%左右。“科学期刊的订阅价格如今已经高到任何一所美国大学都望尘莫及的地步。”爱思唯尔的盈利模式同样饱受学界诟病,这主要是因为它采用的双向收费原则,科学家和研究者将研究成果免费上交给出版商,出版商享有这些成果的产权,并可以把发表后的成果卖给订阅者(例如大学等研究机构),而作者本人不会得到任何利润。有报告称,这种盈利模式是一个“奇怪的”“三倍工资”系统:“国家资助大部分研究,支付大部分检查研究质量的人的工资,然后购买大部分出版的产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学家迈克尔·艾森曾在《卫报》撰文批评,出版业“有悖常理,毫无必要”,“应该是一个公共丑闻”。

抗争 推动研究数据开放共享

在倡导知识成果开放的道路上,加州大学系统并非独自在战斗。从2017年起,60余个德国科研机构不再订阅爱思唯尔电子期刊库。2018年,瑞士学术联盟Bibsam也宣布停止对爱思唯尔的订阅。2019年,挪威政府代表国内的44个研究机构,停止与爱思唯尔的合约。除了联合抵制、寻找替代方案外,开放获取研究成果运动中,也不乏其他手段。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联邦机构要求,受助人在论文发表后12个月内,需将论文存入公共储存库。包括法国、英国在内的11个欧洲国家的主要科研经费资助机构,联合签署了论文开放获取计划Plan S,要求他们的受助人从2020年起,只能在免费订阅的期刊上发表论文。还有不少研究者仰仗全球最大的盗版学术论文网站Sci-Hub,到如今,超过97%的爱思唯尔期刊发表论文均可在Sci-Hub上免费获取。

链接 学术之春

2012年,英国数学家威廉·提摩西·高尔斯发表了一篇博客文章,号召同行行动起来,抵制爱思唯尔。随即一个名为“知识的代价”(The Cost of Knowledge)的网站被建立,1.2万多名科学家在泰勒的网站上签了名。他们发誓,不在爱思唯尔旗下的期刊发表论文,不做审稿人,或者不担任编辑。有人用“学术之春”形容这场抵制运动。

困境 科研自身运行方式

看起来,爱思唯尔这样的学术出版商遭到了联合抵制,但免费开放研究成果获取渠道的工作仍面临一些困境。学术出版商的垄断权力不仅仅来自研究成果的产权资源,更来自旗下顶级期刊所代表的学术权威——这与研究者的成就、升职,大学的学术声誉,甚至整个国家的学术水平评价都息息相关。大批研究者的职业生涯是否成功,取决于他们的论文发表情况,其专业水平的高低,也取决于作品发表的数量、引用情况以及发表期刊的水平和影响力。一些学者会依据顶级期刊的选稿标准,去生产更容易被期刊接收的论文。许多国家的高校甚至会为在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学者提供奖励。从某种程度而言,学者的职业生涯已被锁定在出版系统中。

视野延伸

1.出版巨头爱思唯尔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医学与其他科学文献出版商,爱思唯尔旗下出版2500余种期刊,包括具有高影响因子的《细胞》和《柳叶刀》这两大国际顶尖学术期刊。每年,爱思唯尔公司出版的期刊共发表约35万篇论文,同时爱思唯尔还提供世界最大的摘要和引文数据库Scopus。自20世纪90年代起,荷兰最大的出版商爱思唯尔不断向全球扩张,通过一系列并购一举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科技和医学出版集团。来自蒙特利尔大学2015年的一份报告显示,爱思唯尔拥有24%的科学期刊市场。对学术资源的巨大垄断使得爱思唯尔能够保持较高的利润率,其科学出版业务的利润率在2006年至2017年间从30.6%稳定增长至39%,超过了谷歌、苹果等素以高利润著称的科技公司。

2.科研出版市场的飞快扩张

科研成果的出版与分享并不是一开始就掌握在出版商手里的,事实上,正是学者自己促进了出版业的扩张,将科研成果变成高盈利的出版资源。起初,科研成果由大学教授们自发组织进行审阅、编辑和出版,但这种做法的效率不高。有企业家捕捉到其中商机,说服学者们将成果交给专业的出版商进行编辑,因为这样能够加快出版过程,并且进行更好的包装。科学期刊的市场是无限的,因为科研成果无法相互替代,如果有新的专业期刊出现,学者们只会要求大学同时订阅各种期刊,而不会用一种期刊来取代另一种。这就使得在二战之后的几十年里,出版社发行的科学期刊数量增长惊人。

3.在中国的价格逐步上涨

1986年,爱思唯尔进入中国。近年来,爱思唯尔与中国科学院系统、中国高校及图书馆界都保持着合作关系。根据爱思唯尔统计,目前爱思唯尔在中国聘请了数千名科学家作为国际期刊编委会的成员,近600个中国期刊已被收录进爱思唯尔的Scopus数据库。在爱思唯尔的价格梯队中,排在最上面的是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欧洲国家等,它们支付的价格是最高的,接下来依次是加拿大、韩国、新加坡、中国,最底下的是爱思唯尔免费提供服务的近百个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爱思唯尔董事长池永硕表示,随着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爱思唯尔在中国的服务价格也在逐渐上涨。

在2017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朱邦芬面对这种“不仅中国学者发表学术论文需要支付版面费,而且国内的图书馆还要使用大量经费购买国外电子期刊数据库”的现状,呼吁:“将中国的刊物办好,是从‘赶超’到‘引领’非常重要的一步。”

【考场仿真试题】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则150字左右的微评论。

【范文示例】作为商业出版机构,追逐利润无可厚非。但在学术层面,文献知识的获取具有很强的公共性,所有人都希望让全人类以最低成本获取开放的知识。虽然加州大学系统与爱思唯尔的解约代表了推进科研成果共享事业的一个进步,但解約之后,如何改进相关学术评价制度,仍值得全球学者和研究机构认真考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