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作者:未知

中国南极长城站首任站长郭琨:拼了老命也要建好站

2019年4月3日,中国南极考察事业的开拓者、中国南极长城站首任站长郭琨在北京去世,享年83岁。郭琨亲历了中国南极事业从无到有的历程。1983年9月,郭琨代表中国出席第十二次《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当会议讨论到实质性内容、进入表决议程时,会议主席拿起小木槌一敲:“请非协商国的代表退出会场!”因为当时中国没有南极科考站,所以不仅无权参与表决,甚至在表决时需要回避。“当时我们含着眼泪离开了会场。”郭琨说。

1984年,郭琨作为队长带领南极科考队建起了中国第一座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建站艰苦细节可以参看本刊2019年第9期P20)。后来在《朗读者》第一季上回忆起建站情形时,郭琨说:“事关民族荣誉、国家尊严,我就是拼了老命,也得把这件事情做好。”

长城站建成后,郭琨参加了第十三次《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26个协商国一致同意中国加入南极条约协商国,中国从此在南极国际会议上有了话语权。1988年,中国决定建中山站,这个任务同样落在了郭琨的肩上。郭琨晚年腿脚完全不能走路,跟年轻时七赴南极、长期在极寒的地方工作有关。(特约教师 李辉)

88岁郑儒永院士裸捐:我要为国家再做一点贡献

2019年4月2日,88岁高龄的我国著名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郑儒永院士和90岁高龄的老伴黄河研究员将毕生积蓄150万元捐献给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郑儒永黄河奖学金”。捐赠仪式上,郑儒永院士说:“国家培养了我,中科院培养了我,我要为国家再做一点贡献。”当天,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刘双江援引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的话说:“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用不着等待什么特殊机会,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郑先生就是这样,他们夫妇没有子女,二老一起走过的人生岁月,几乎全部献给了科研事业。”

大學生5年献血超100次:我是奉献爱心上瘾

2019年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这天,一封来自浙江省血液中心的感谢信,让浙江农林大学本科生马嘉诚成为正能量“网红”——5年献血超过100次,献血总量达3.7万毫升,相当于捐献了全身血液9次。马嘉诚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是在2014年1月1日,他发现献血对身体并没有太大影响,“自己还有了一种帮助他人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从那以后,马嘉诚就开始了“献血之旅”。他不仅自己献血,还积极鼓励同学和朋友一起参与。如今,献血已经成为马嘉诚的“必修课”,有时候因为忙,间隔一段时间没有去献血反而让他觉得不踏实。在马嘉诚寝室书桌的抽屉里,摆满了各种无偿献血荣誉证书和奖状。“不是献血会上瘾,是奉献爱心会上瘾。”马嘉诚说,看着一袋血从自己体内流出,再想象着输入他人的体内送去健康,他就觉得特别有意义。因为积极参与献血,马嘉诚先后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上海市成分献血快乐奉献奖、上海市成分献血执着奉献奖、上海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成分献血金奖、上海市无偿献血白玉兰奖、浙江省无偿献血奉献奖等。马嘉诚说,献血光靠几个人是不够的,1人献血50次,远不如50人献血1次。他希望,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让更多的病人看到希望,看到社会的美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