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狱

作者:杨旎梵

2018年2月14日,除夕前一天夜晚。

由于第二天早晨我们要赶火车回老家,所以家里没有人照顾猫了。于是我爸买了一个大大的有粉红栏杆的笼子,并准备把猫关进笼子里,提到一个阿姨家去寄养。为了让它先适应环境,因此还没有出发前,它已经先一步被关进了笼子,而我则坐在一旁观察。

刚刚被关进去的那一刻,猫显然是懵的。它伸出爪子,试探性地抠了抠栏杆——栏杆纹丝不动——才疑惑地叫了起来。左面打不开,右面打不开,上面顶不开,然后它找到了门锁的位置,使劲往前冲撞,细栏杆勒在它脸上,都有些变形了,它却仍没有打开一个出口。它很快明白了自己是个什么处境,于是拉長了声音,睁大了眼,迷茫、难以置信、凄怆地叫唤了一声,指甲磨擦着,咔嗒咔嗒,听得我心里也难受起来。我躲进了房间。

猫在2014年3月8号来到我家,刚来的时候小小的一只,两只手就能捧起来。后来它吃吃睡睡,终于长成了一个大胖子。这个大胖子很黏人,却喜怒无常,常卖着萌蹭到你身边来,却又突兀地伸出利爪。从此,每个周末我手上都要添一道新伤,周日晚自习时我总会展示给同桌看。私心来说,我们对它并不算好,即使它饱暖无忧,可我们却总是对它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它偶尔在人身上磨磨爪子,还要被我们惩罚般地踢上一脚。被寄养在别人家的日子,不知道它要怎样度过?

二十分钟过去了,那个阿姨来拿猫,我提上笼子跟我爸一道出了门。猫窝在毯子上,蜷缩在角落里发抖,不见往日在家里的张牙舞爪。这么凶悍的一只猫,此时缩成小小的一团,一声不吭。走入夜色,走上街道,猫突然抗议似地叫了一声,此后便一声接一声,一声比一声哑,一声比一声低。“它怎么一直在叫啊?”和阿姨一起来的还有她的女儿,五年级,这个小女孩大抵还不懂我和猫的心情,她跟在后边,不耐烦地对猫喊着:“你不要叫了!你叫起来好烦啊!”阿姨给她解释道:“猫是害怕了,等它叫哑了自然就不叫了。”

我走在前边,很不高兴。

手中的笼子被那个阿姨接过去了,我双手揣兜在前边走,想着我自己的事情。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太自私了?因为自己不在家,就要把猫关在如此狭小的地方,吃喝拉撒睡都在笼子里进行,甚至连身子都直不起来。我一天宅在家里,虽然还可以四处走动,却已经浑身不舒服,不敢想如果自己被关在笼子里长达一个多星期会不会发疯?短短的春节假期,对于猫来讲不亚于一场九天的牢狱之灾。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好像和猫一同被关在了这个笼子里,无助又绝望。

春节在玩乐与赶作业间度过,羞愧地说,猫的身影只是偶尔闪过我脑海。待到踏上回城的火车,我爸在微信上跟那位阿姨约定时间去拿猫,却被告知猫在第二天就逃走了。

根据她的叙述,我猜想,除夕当夜,烟花爆竹声震耳欲聋,猫忽然不停地叫起来,在笼子里横冲直撞,漫漫长夜,它刨着门锁,一下、两下……砰,门开了。此时,屋子里鼾声此起彼伏,它迈着轻盈的步子,在这所大房子里转悠着。它在洗碗池里上了厕所,向左一瞥——纱窗?更令它惊喜的是,那扇纱窗上有一个它刚好能钻过去的洞。它抬起脚,一跃而出,深夜的空气异常清新。

那天晚上我窝在被子里,静静地想着,没有了猫的陪伴,我感到有些不适应。我实在很怕,怕它在外边会挨饿,会受冻,会有危险。但站在它的角度上来说,或者它早就不想再过这样的牢狱生活,早就想到野地里,去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不是它,我永远不知道它的想法。

但无论如何,它自由了。

点评

文章标题“越狱”颇具悬念,勾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细读全文后才发现,“越狱”指的是一只猫逃离铁笼的事情。因为全家人要回老家,而不得不把猫放在铁笼里寄养他处。对于这样的做法,作者表示反对,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者的善良之心从中可见一二。另外,猫“越狱”的过程虽为作者想象,但描写细腻生动,给人以真实之感。而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正是得益于平日对猫的观察,以及对生活真实的体验。文章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对猫的声音、神态、动作等进行了精心细腻的描写,可谓准确而传神。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