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招募街头艺人引关注

作者:未知

四川省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8年4月17日发布通告称,成都从4月16日开始,首次面向社会招募街头艺人,预计全年可为成都带来数千场优质演出。

招募街头艺人的公告显示,街头艺人的表演形式可以是以通俗唱法为主的声乐表演、器乐表演、曲艺表演和非遗传统手工技艺表演。公告中介绍,目前街头艺人的表演时间先期试点在周五、周六、周日下午的4点到6点和晚上7点到9点,这两个街上市民较多的时间段开展。成都此次预计将公开招募约100名街头艺人。

负责招募的工作人员表示,经过选拔培训后,街头艺人可以于4月底在成都的指定地点开展街头艺术表演活动。他们除了自己表演的成本开销外,不需要支付包括场地费在内的任何费用,还可以用打开的琴盒乃至二维码等方式,向欣赏其表演的游客寻求“打赏”。与此同时,入选的街头艺人随时都将面临监督,如果发现有污染环境、扰民等违规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理。

招募街头艺人更显包容和友善

对街头艺人完全不管不问,容易产生扰民问题,比如有些卖唱的歌手深更半夜还在弹着吉他怒吼,很容易给周边居民造成困扰。而如果管得过严,完全不给他们在城市留下一席之地,不但涉嫌侵犯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让城市管理显得缺乏人性化。

正因为如此,所以前几年上海市率先在全国开始探索街头艺人持证上岗之后,虽然一开始在坊间引起了不少质疑,但很快就得到了各方的肯定与认同。引导街头艺人持证上岗,等于是在上面提到的地方政府的两种极端态度中做了一种平衡:既不放任自流,同时也给予一定的规范和管理。成都这次向社会公开招募街头艺人的做法,就是在向上海取经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体现出不但要服务和管理街头艺人,而且还要主动招揽街头艺人,把其打造成一张城市文化的名片。和上海市的街头艺人持证上岗制度比起来,成都市的做法无疑显得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同时站在街头艺人的角度,也显得更加宽容和友善。

不管是一处文化古迹,一座“网红”图书馆,还是某位文化名人,都可以担当城市文化名片的角色,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成为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而这些得到城市年轻人喜欢和追捧的街头艺人,当然也可以成为一张城市文化名片,可以成为城市文化版图的有机组成部分。

招募街头艺人能提升城市文明指数

在国外很多城市的商业区、景区,都能见到街头艺人表演的场景,他们用自己的才艺为市民和游客奉献表演,并通过打赏赚取生活费,亦被称为街头自由艺术家,乃是城市里的一道风景,增添了城市的文化气息。此次成都市公开招募街头艺人,给其培训辅导并持证上岗,在指定地点进行表演,亦是在效仿国外和上海的街头艺人管理模式,可以促进街头表演正规化、合法化,也增加了城市休闲娱乐项目,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演出,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生活情趣。

我国古代就有在街头卖艺、讨钱为生的群体,诸如杂耍、魔术、唱戏、武术、手艺等,也称之为江湖艺人,他们四处流浪,在各个城市表演节目,赚取微薄的生活费用,以此养家糊口。比如在明代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图》里,即描绘出大戏台、胡僧杂耍等街头表演,由此可见,街头艺人做為一项自由职业,具有历史悠久、流动性大、不稳定等特征,如今最常见的街头艺人,多为街头音乐、魔术、绘画等表演者,在很多城市的地下通道,都能见到流浪艺人的身影。

从现实社会情况来看,街头艺人并非不好的存在,他们虽然处于社会底层,可也是通过付出劳动换取报酬,乃是在自谋职业,理应拥有平等的生活权利。因此,成都市给街头艺人合法的身份,划定时间、地点持证上岗,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充分体现了城市管理意识的进步,不再一味强调整齐划一,开始转向人性化、个性化管理模式,给予弱势群体、底层市民更多关注,亦展示出城市的包容与友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