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一景区牡丹鲜花变塑料花

作者:未知

2018年清明假期,河南洛阳的中国薰衣草庄园内举办了一场名为“牡丹艺术花海节”的活动,主办方宣称在其中可以看到“万株牡丹齐盛放”“千亩艺术花海”。 但2018年4月7日,有游客参观后却表示,薰衣草庄园涉嫌虚假宣传,花费60元门票在园内看到的大部分都是塑料制成的假花。

对此,园方表示,庄园里的塑料花为花灯,主要是为了夜里的灯光效果。活动期间庄园是从早上8点半开放至晚上10点,一张票可以从早参观到晚。关于“牡丹花海”一说,园内目前只有一小部分牡丹开花了,如果游客想看到大量的牡丹,必須等到4月10日盛放期之后。与此同时,园子面积大,在标识引导方面有所欠缺,导致有些游客没有欣赏到盛开的牡丹花。由于活动主题宣传措辞缺乏推敲、有偏差,造成游客误解,对此深感抱歉。同时,从4月8日起,门票由60元调整为45元。

别让“塑料花海”砸了洛阳牡丹的牌子

一家景区要累积口碑很不容易,毁坏起来却很快。事实上,拿塑料花冒充洛阳牡丹花海,砸的不仅是景区的牌子,很可能还有洛阳牡丹的牌子。让整个洛阳来为一家景区背锅,当然很不公平,但是,人们当初声讨青岛天价大虾事件时,又何曾饶过青岛呢?据说当年整个山东,为此损失了几个亿的旅游收入。年初的东北雪乡事件同样如此。

旅游目的地是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通常会被旅游者认为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旅游目的地标识,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品牌价值,是一笔重要的无形资产。旅游目的地品牌,是旅游目的地通过名称、标记和口号等信息,向旅游者传达的某种独特旅游体验的承诺。如果某个景区存在虚假宣传、以假充真、诱骗宰客等旅游乱象,由此给旅游者带来的不良体验,将让整个旅游目的地品牌受损。

这些年,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已从资源竞争、产品竞争,逐渐演变为更高层次的品牌竞争。地方旅游监管部门,亟待树立保护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意识。而要保护旅游目的地品牌,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通过严格监管,严惩害群之马,不使旅游目的地品牌遭遇“公地悲剧”。

景区通过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等虚假宣传,忽悠游客掏钱买门票,而实地景观与宣传画册、广告宣传完全不是一回事,此类旅游乱象并不少见。这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具体到塑料花冒充洛阳牡丹事件,当地旅游监管部门,很有必要及时介入调查,如果查实其涉嫌旅游欺诈,该退费的要退费,该处罚的也要处罚。

洛阳牡丹“假天下”,谁来止损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如今,一提到牡丹的天香国色,人们通常会想起洛阳牡丹。从某种意义上说,洛阳牡丹的品牌已形成效益,衍生成产业。既是产业,就应有相应的制度规范,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薰衣草庄园,居然以假花代替真花,演了一幕洛阳牡丹“假天下”的闹剧。

牡丹造假,是在砸自己的招牌。经过多年经营,洛阳牡丹美名远扬。树品牌难,需长期口碑沉淀;毁品牌易,稍有不慎就可能毁于一旦。牡丹造假,也是在透支当地的未来。一个细节耐人寻味,面对网友质疑,相关工作人员辩称:“我们宣传有直径12米的金色牡丹,这个花肯定是假的,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花朵,而且牡丹也没有金色的品种。”公然造假,蒙骗游客,被指出后却毫无愧疚之意,如此倨傲,不只是损害自身形象,也拖累了当地的整体形象。

牡丹造假,还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据专业人士分析,薰衣草庄园推出的塑料牡丹花,如果焚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如果填埋,在土壤里几百年都不能降解。塑料花完全没有必要,它是市场过度行为所带来的有害工业产品。用塑料花代替真花,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可庄园不以为然,反而振振有词。监管部门如果不依法处理,后果或将不堪设想。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