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夜空最亮的星

作者:刘青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自人类文明出现以来,群星便在夜空闪耀,他们闪烁的智慧、勇敢、执着、拼搏的光芒,照亮了人类前行的道路。在中国文学史上,璀璨的群星熠熠生辉,他们是孔子、庄子、屈原、曹操、贾谊、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李煜、曹雪芹。

请选择以上人物中的一位,写一篇题为“你是夜空最亮的星”的作文。

要求紧扣所选人物,自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目讲解

在浩瀚的历史星河中,星辰闪耀。

抬头仰望,透过浓浓的时光烟霭,我们可以望见那颗颗闪亮的星辰,光辉灿烂,指引人类前行。侧耳倾听,我们能听到屈大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慨然之歌,也能听到魏武帝“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忧民之叹:回溯历史,也可看见太史公受宫刑不改初衷秉笔直书,李太白举杯邀月笑对孤独对影成三人。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如雷贯耳,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化为夜空中闪烁的星。

考生对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耳熟能详,写作议论文时以之为论据也能挥洒自如,但是想把一位人物写足800字,则要考查考生对于人物的积累,要了解其生平、伟业、精神、著作:想赋予人物以新时代的深刻意义,则更需要考生有眼光、有卓见、有逻辑,能与知识储备关联。

群星闪耀,继往开来。本文的意义,在于引导考生通过对历史名人的思考,加强文化自信,继承传统精神,联系当今时代,探索前行之路。因为是命题作文,要紧扣“夜空最亮的星”这一意象展开。有回顾,故而要思路清晰:有赞颂,故而要热情洋溢。

2004年高考福建卷作文试题即考查了对于10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中某一个的写作,因此,写作本文亦可以之为参照。我们知道,一篇好的文章是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碰撞出的火花,因此,如何赋予一篇关于历史人物的文章以时代的特点,则是考生必须追求的境界,也是需要深思之点。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适用素材

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后,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古战场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公务之余,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成为后人熟知的句子,“文赤壁”也因此千古留名。运用示例

乐观积极,看淡世事,清风明月自在你怀。你被贬黄州,夜游赤壁,眼前“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便一扫贬谪之失意与惆怅,兴之所至,情不自禁“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沐浴明月,享受清风,你峰回路转完成了灵魂的脱胎换骨,完成了自己艺术精神的蒸馏与升华,完成了人格魅力的超脱,实现了自己心灵的淡泊豁达。走进自然,与清风明月为伴,与星光水天为伍,对于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成败得失,还有什么割舍不下的兴衰荣辱?

——吴迪[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一]

适用素材

身处乱世的孔子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政治上不得意,使孔子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之最博学者,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都是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表达了他对学习的态度。

运用示例

“学而不厌”,你以好学而著称,从不满足于既有的学识,始终孜孜不倦,因此你知识渊博。你不仅向先贤学习,而且不耻于向身份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学习,常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但你从不自大,曾言:“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之不倦。’——赵芮[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一]

适用素材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渴望凭自己的才能建功立业,但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他只能纵情山水,纵酒狂歌,将自己的理想抱负、无奈惆怅等一切情感通过诗歌表达出来,《将进酒》即是诗人情感的抒发。

运用示例

生,豪放不羁,不事权贵;死,斗酒百篇,传唱千年。

只见夜空中一颗明星划过,震惊诗界,照亮文坛。你,是夜空最亮的星。

你的诗中有“将进酒,杯莫停”的惆怅,有“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柔情,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阔……

才气纵横,志在报国,虽几经贬黜,也不忘自我。拥赤子初心,怀侠客之梦。——张天皓[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一]

标杆作文

你是夜空最亮的星

文/刘文杰[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一]

凤阙升辰星,光耀照帝京。

当闪烁的星辰点缀了黑暗的夜空,当炫目的光晕划破漆黑的天幕,你出生了。你长于宫廷,你浅笑,欣赏“春殿嫔娥鱼贯列”;你吟唱,宴后“待踏马蹄清夜月”。那时,宫中夜夜笙歌,遍舞羽衣,你也终日赋词作对,沉溺在富贵温柔乡。你并不适合做皇帝,但造化弄人,予你万人之上的荣光,又将这万丈荣光委于泥土。

当宋军的铁骑踏破宫门,当你听到昔日《六幺》《霓裳》弹遍的教坊如今奏着别离之歌,是否心中黯然?

梧桐著细雨,小楼临轻寒,你无言独上西楼,余生将在此度过。

故国三千里,赤子心尚耳。你念着江南的烟柳繁华,念着已如流水落花而去的故国。你恨、你念、你想,你流泪、你无眠、你吟唱,你的赤子之心从未远去。“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來风”是雨打落花的悲慨;“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是梦泪沾襟的惆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是物是人非的喟叹。在寂寞梧桐锁清秋的深深庭院,不敢凭栏远望的你,面对一杯鸩酒,空怀天上人间。

你走之后,流光空徘徊,花影白斑驳。

你走之后,地上少了一位亡国之君,天上多了一颗耀眼星辰。

驻足星空,你回想着时代的暗黑。你的时代,唐皇那四海朝贺的气势荡然无存,只剩无数诗人吏民空望昭陵;你的时代,赵匡胤黄袍加身,“陈桥兵变”后又杯酒释兵权。在人心惶惶、饥饿困顿、充满诡谲的黑暗中,你用赤子之心照亮夜空。

有人说你的作品无外乎国破之恨、奢靡之恋,但这又怎能拿来苛责“生于深宫之间,长于妇人之手”的你?你的字字珠玑、句句泣血早已超越了享受、离愁、别恨本身,达到至美之境。“白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写尽人生苦闷,“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描绘人世沧桑。你不同于陈叔宝,他爱的是粉黛匀施、朱唇轻启;你不同于李存勖,他爱的是水袖曼舞、咿呀成韵;你爱的,是子民百姓、锦绣山河。你仍用赤子之心爱着,虽然你已经意识到兵戈寒光也许会席卷一切。

每年春来的归燕,羽毛已经斑驳;枝头绽放的花朵,亦不是去年那片残红。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之下,你无奈地注视着自己心血流尽,望着自己流尽的鲜血化羽而飞,飞向高处,飞向浩瀚的夜空。

梧桐泣秋色,赤子念旧国。

文思驻天宇,光芒耀星河。

李煜,你是夜空最亮的星。

教师点评

写李煜,必须有文采。无文采,不能再现李后主心中千般怅然万般恨;无文采,不能再现南唐梦中车如流水马如龙。

作者从“凤阙升辰星,光耀照帝京”开始,历数后主之词描摹的世间,尤其是宫中的人物百态及亡国后的所见所感,在扼腕后主悲苦之时,又将后主在文学史上的贡献诉诸笔端,一气呵成,恣肆成文。结尾“梧桐泣秋色,赤子念旧国。文思驻天宇,光芒耀星河”,表达了作者对李后主文采的赞叹,意蕴深沉。(刘青)

你是夜空最亮的星

文/檀欣然[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一]

上通诗文,下道鬼神。

你生于乱世初定的黎明,来人世这一回,虽身处泥泞,却仍澄澈清高、涅而不缁。热泪入泥土,你走了,成了夜空最亮的星。

你生于牡丹花城洛阳,年十八即名扬洛阳,让这弥漫着花香的城浸染了你诗文的芳泽。少年多才华,光芒难白掩。你被文帝征召为博士,背起行囊离乡远行的那刻,是否心中充满梦想与期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佐君王创万世之业,那是你梦想的未来。

那一年在朝堂,是你,年最少而言至高,诸生皆不及,自得义帝喜爱,官阶节节高。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你认为理应施展抱负,以求汉之盛世。你数陈政事,多次讥谏,深纳于庙堂;你悉草具事仪法,更改秦之旧法,于是“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你政绩显著,将位列公卿。

人心可嗟叹,才华终遭忌。“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疏之,不用其议”,你终至贬谪。古来多少抑郁不得志,皆出白帝王心念微变、佞臣小人的毁谤妒言。即使英才如你贾生,也终未能幸免。

湘水悠悠,泠然长流。水畔有劳劳谪戍之人,长歌当哭;风中有慨然鹏鸟之叹,以怀先圣。想到自己正如屈原,到底心意难平。而谪居长沙,潮湿入骨,心有戚戚,你明白寿不得长,这是何等绝望!难道一生的天晴只有那未施展尽才华的早年?难道你只能在朝堂上昙花一现?你想竭尽忠智以效屈原,化作星光照亮苍穹,但义帝不给你机会,佞臣不给你机会,人情法则亦不给你机会。

至于后来,宣室之中被问于鬼神之事,皇帝感叹你的才华,你得以留做楚怀王太傅。虽在梁国封地,你仍体察政事,居安思危,但你已换了一种心境吧?《鹏鸟赋》既出,“同死生,轻去就”,太史公读来都“爽然白失”。朝堂的去留你已看得很轻,你只想安分守己做一个怀王太傅,教导出明智而尊贤的皇子贵胄,代自己来行治世心愿;虽不可得史书略书一笔,亦可保妻子父母无忧。然而即如“贾生才调更无伦”,楚怀王堕马而死,你也难逃痛心切骨、悲泣而死之命运。

你心生悲凉地离世,留下水畔风中的哀鸣。也许令你英年早逝的不是深深的白责,而是忌妒毁谤,是权贵不容,是世情不许,是人心叵测。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荡气回肠的吟哦中,仍可见你一颗赤诚之心,如星光一般闪耀。一生虽已成史,文辞万古不朽。是贤士,是痴人?是怀才不遇,是才高命薄?居于茫茫夜空,你是最亮的星,散发着永恒的耀眼的光芒。

教师点评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曾发出如此感叹。

贾谊以其名篇《过秦论》《鹏鸟赋》留名于世,亦因《吊屈原赋》而被太史公在《史记》中与屈大夫比肩。作者在文中对贾谊的生平遭遇予以准确再现和深刻点评。从开始诗文名满天下,到最后悲泣而死,是一代诗文大家的悲劇,也是封建社会一个对于功名孜孜以求、渴望“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官吏的悲剧,作者抓住这一点生发,因此文章在不疾不徐、娓娓道来之中有一种深刻的思考。(刘青)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