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吉守金

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以“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12月21日,“汉语盘点2017”年度“国内字”评选揭晓,“享”字以最高票当选。在当下,我们总与“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享受,或分享,或共享……

题目解析

这是全市高一期末统考作文题。命题紧扣时事热点,题干先给出命题“享”,然后指出“享”字以最高票当选年度国内字这一现象,最后与生活联系,指出“在当下,我们总与‘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享受,或分享,或共享”。由“享”到“享受”“分享”“共享”,这就拓展了写作空间。考生还可以拓展思维,想象与“享”有关的词语。

考生可以从“享受”的角度思考,写享受的过程。也许是一次探险,过程虽然惊险,却是一次感官与心灵的享受:也许是解一道题,成功之后享受成就感;也许是一次竞赛,尽管结果令人沮丧,但参与过程很美好:也许是做了一顿饭,也许是一次旅游,也许是一次运动……美好的、有趣的、快乐的、智慧的过程自然是享受的,但经历了沮丧的、曲折的、难堪的过程也能领会其中的真谛,哪怕结果不尽完美,但过程也是历练,是学习……这些都是享受。

考生也可以从“分享”的角度思考。“分享”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和别人共同享受(欢乐、幸福、好处等)”,可以进一步理解为敞开胸怀,分享他人的经验、思想和快乐:也可理解为开诚布公,将自己的所思所得主动与他人交流,寻求协作和共同进步。分享什么?是物质方面的分享,还是精神上的分享?物质上的分享可以帮人摆脱困境,也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精神上的分享能让这个世界充满温情,把痛苦与人分享,你的痛苦将会减少一半:把快乐与人分享,你的快乐将增加一倍。为什么要分享?这是由人的群体性决定的。分享能增进情感,增添智慧,让自己更完善,让社会更进步。如何分享?分享是一种大智慧,需要豁达的心胸、坦诚的态度。虚伪奸诈者不会分享,对利益的攫取导致鼠目寸光:谨小慎微者不懂得分享,对外界的疑惧使他蜷缩于一隅:狂妄自负者不屑于分享,愚妄的优越感蒙蔽了他的双眼。和谁一起分享?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譬如老师、朋友、父母、亲人等:也可以是陌生人:还可以是古人或文学作品中的某个人物。

我们还可以写“共享”“享用”“畅享”等,可写的还是很多的。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适用素材

梭罗,美国作家,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1845年,梭罗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并以此为题材写成长篇散文《瓦尔登湖》,书中将瓦尔登湖的美丽和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运用示例

在瓦尔登湖畔,梭罗自己开垦田地,自给自足,将生活的需求降到最低。耕种之余,他让自己享受清风野趣,以便能静心阅读、写作、思考。这种享受极简生活、不被物质束缚的生活态度,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即使在今天也是值得我们推崇和学习的。——一考生[江苏省泗阳中学高一]

适用素材

英国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创作的短篇小说《品质》写于1911年,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了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形象地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的同情与尊重。当时的英国处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追求享乐,世俗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主人公格斯拉在机器大市场时代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T减料,严把质量关,仍沉浸在传统手T业的理想中。

运用示例

格斯拉把制鞋当成艺术追求,因而他把自己生命的全部热情倾注到这门艺术当中,而且从来不觉得难不觉得苦,因为在追求艺术完美的过程中,创造的快乐和幸福是无与伦比的。一般人不理解,认为那是受罪和痛苦,但对格斯拉来说,这是享受,这种精神的愉悦足以让他看淡一切世俗的功利观。生于底层,生活贫困,但他依然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大家如果都能享受工作或学习的过程,生活不仅不会那么单调、辛苦,反而充满很多乐趣、充满艺术气息。——一考生[江苏省泗阳中学高一]

标杆作文

文/郑园久[江苏省泗阳中学高一]

装饰浓艳的戏曲演员向嘴里一颗一颗地塞入獠牙,画面毫无美感,甚至很狰狞。

这是我在央视的一档节目中看到的画面。她口含数颗猪獠牙,獠牙在口内时而快速弹吐,时而刺进鼻孔,时而上下左右翕动……伴随着一阵阵铿锵有力的锣鼓声,她不断增加獠牙数量,变出各种花样。

原以为戏剧表演都如昆曲一般,优雅从容,只几句浅吟低唱、几个走步、几次甩袖,便有典雅细腻之感。经了三百年光阴的洗磨淬炼、多少代才子佳人的滋养雕琢,秀美与苍凉相碰撞,精致到分厘,唯美至毫颠。水磨的唱腔、柔美的身段,一分一毫都恰到好处。大幕拉开,千帆过后,她袅娜而出,云一般飘忽灵动,台下的人如痴如醉。这是流动的美,这是灵性的流淌。不曾想台上这场毫无美感的表演能吸引评委的眼球,也许是我不能理解这野性的“美”。

表演过后,她登台致谢,声音格外甜美。摘下面具,我惊讶不已,在舞台上口吐獠牙、面目狞厉的“大花脸”,竟是位笑起来有着甜甜酒窝的“80后”姑娘。

生命中总有一些冥冥注定的缘分,蓦然相逢,只相视而笑。似《山桃花》中的一句:“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我相信,耍牙于她,便如此。

耍牙不是件輕松的活儿。表演时,需将数颗猪獠牙包在口中,边唱边演。如今,这一绝技濒临失传。作为新生代传人,纤弱秀丽的她背负着“耍牙”百年传承的希望。最初因好奇而走入“耍牙世界”的她,打算肩负起这一使命。

回忆起初学耍牙的情景,她至今历历在目。“耍牙用的材料是猪牙,非常锋利,那时候嘴巴、牙龈、腮帮都被磨出了血,水也不能喝,饭也不能吃,每天吊两瓶盐水,还得坚持练。”她曾为了更灵活地运用口中的獠牙,除了吃饭、睡觉,都将獠牙含在嘴里,直至练到吐字清晰为止。

这么辛苦地练习,也许是因为她享受将獠牙含在嘴里的微微刺痛感,享受表演时的酣畅淋漓,享受自己对于这一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画面切换到她的家乡——宁海,回首望,夕阳照古镇,浓浓情意生。

耳畔再次传来她的歌声,少了些刚烈,多了些婉转。这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享受。

有她在,有这样的新生代传人在,我相信,即使这技艺在时代的洪流中已举步维艰,也终将枯木逢春。他们在一次次演出、一次次谢幕、一次次返场中,用精湛的表演、靠沸腾的热血为我们奉上艺术的享受。

一份拼搏、一份坚守、一份传承,无疑在她的生命星河中闪闪发光。

昆曲暖人,獠牙亦如此。始终怀抱一颗温厚之心,给每位文化坚守者、爱好者一种心灵的抚慰。

字正腔圆,锣鼓喧天,这注定是一场完美的视觉享受。

教师点评

本文选材独特,开头用昆曲表演的优美衬托耍牙表演的狰狞场面,之后通过演员声音、外貌的甜美与表演时的面目可怖形成对比,反衬对比手法的运用很成功,欲扬先抑不露痕迹。文章详细描写了“耍牙妹”训练的刻苦,将其归因于享受獠牙训练、表演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凸显文章主旨。写到这里作者没有停笔,紧跟着写了“我”的感受,使主题凸显得更立体全面。文字简洁生动,有张力。(吉守金)

文/张 恒[江苏省泗阳中学高一]

水汽在空中进行着一场旅行,我撑着伞,一个人走在巷子里。

突然,一缕酒香传人我的鼻子,我的身、心、神都不由自主地享用这浓郁的酒香。我情不白禁追寻酒香之源头。

这是一家藏在巷子深处的老店,不知开了多久。

店里有些冷清,顾客多是老人,桌上一壶酒,白顾自地享用着。店里的伙计忙前忙后,一問,才知道店里在“冬酿”。

说是伙计在忙,实际上酿酒的是老店主。老店主把浸泡好的米酒放入酒器,有些吃力地弯下身子,仔细感受温度是否合适。

水为酒之血,曲为酒之骨。酿酒,最重要的当然是酒曲。老店的酒曲应该是秘方,用锦盒包着。老店主小心翼翼地打开锦盒,挑出一块酒曲放入酒器中,然后仔仔细细地把锦盒收好。老店主叫伙计把酒器放到门口,承接风霜雪雨,充分吸收日月天地之灵气。

我不禁有些疑惑,工艺也没见多么复杂,为什么这儿的黄酒那么有名。待老店主得空,我便上前询问。老店主哈哈大笑,说:“工序当然有,不过这酒出名靠的可不是工序。”老店主请我坐下,自己倒了杯黄酒,一边享用一边述说。

老店主说,这酒好靠的是手法,怎样选糯米,怎样培育白药菌种有利于发酵,总共几道T序,每道工序都得学一两年。半生弥坚,老店主三十岁跟师傅学艺,直到四十几岁才能酿出一杯优质的黄酒。

这手艺,除苦练别无他法。

“其实吧,这手法现在也不藏着了,我只求有个人能够把这门手艺传下去。”老店主有些落寞地说道。他望着门外的细雨出神,双眼也蒙咙起来,眼中不知映着户外的烟雨,还是匠人无人知晓的孤独?

我亦要了杯黄酒,橙黄的酒浆看似淡雅,谁又知道,在酒水翻滚中,藏着多少未知的故事?一次又一次的改良,一遍又一遍的试验,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一口酒下肚,荡漾在心中的,是匠人们流传千载的情怀。

出了店,门前酒旗迎风招展,小桥流水一如千年前古拙,可终究少了些什么。

人们可以和老店主共同享用他酿的黄酒,却无人来和老店主分享那颗炽烈执着的匠心。

只享不承,终会无享!

教师点评

本文写了“我”在酒家的所见所闻和所惑,手法细腻,且多专业用语,富有文化底蕴。文中处处显出了老店主的孤独与无奈,也凸显如老店主一般的匠人的匠心和情怀。老店主那炽热的匠心,既享亦传,却无人可承,可悲,可叹!结尾“只享不承,终会无享”简洁有力,韵味悠长!(叶芹)

文/史梦潇[江苏省泗阳中学高一]

我的灵魂氤氲着一方沃土,我的七情六欲都扎根其中——畅享你那无边风月。

我的家乡,是一座被意杨树掩映的村庄。这里没有寒山石径斜,却有鸡声茅店月;这里没有湖光山水景,却有月白风清夜。而这里的春风太勾人,这里的月色太撩人,这里的星光太醉人,这里的桃花太迷人,这里的芦苇太喜人,这里的瓜藤太缠人,这里的流水太磨人,这里的树太动人……这里的一切,最令你想起美人。

我曾感叹,这里的流水呀,好生能躲!从羊角辫到长马尾,我不知多少次想捉住它的源头,它却缓慢悠长地游走,总是让我迷失在漫漫林海里。回到家,总有一只猫在悠闲地晒太阳,也总有一只狗躺在门前的柴草垛上,假装自己已经睡着——猫和狗一直互不干扰地做了多年的老邻居。

家中还养着几只特别张狂的鸡,一想起我们家的鸡,我就忍不住想多唠叨几句。

我们家的鸡呢,是很可爱的,有点儿恼人的乖。它们总是仿佛一点儿也不怕人地在你身边转悠,让你不得不苦恼该如何迈步。胆大的,还会颠着小短爪,扑扇着小肥翅膀,“哧溜”一下冲过你脚边,然后就好像打了一场胜仗的将军一样,雄赳赳气昂昂地在鸡群中挺着并不宽阔的胸膛显摆来显摆去,让人又好气又好笑.不禁动了捉弄它们的心思。这时只要悄声儿地绕到它们身后,气沉丹田然后大吼一句:“杀鸡啦!”它们立刻“吱——”地惨叫一声,拼了老命地从你身边连滚带爬地逃走了。速度之快,直让人叹息这么好的苗子,如若去当运动员,真能打破世界纪录,成为“鸡生”赢家!

而在这儿,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毫无志气地躲在我们家二楼的阳台上晒太阳。什么事儿也不干了,什么想法也晒没了,什么志气都扔一边了,就想这样晒着。

在那阳光最慵懒的微醺午后,微风自村庄的边上溜走,有细叶浅笑低吟,属于树的时间便到来了。我躺在躺椅上,轻轻摇晃着,懒得翻开手边的书,也懒得喝放在桌上的茶,眯起眼睛看着树随着我一摇一晃。有许多绿的颜色在眼前飘浮流动,深深浅浅,晃晃悠悠。一阵风起,就有树的影子“随波逐流”,河底流水似岁月温柔。有波澜微掀,树叶便弯起身子,从我身边自在游过,摆着尾巴,浮起浪花,我说“你好”,它说“打扰”。有时它们一闪一闪地发着光,被晓风轻轻吻过,就激动得好像要燃烧起来了,“呼啦——呼啦”,被日光汹涌又澎湃地吞噬掉了。

岁月连绵清唱,它不施粉黛,款款登场。我看见爬山虎慵懒地柄息在土墙上,轻轻打个饱嗝儿;我看到有灰色羽毛的鸟儿站在枝头,轻盈地一蹦一跳;我看到不远处田间地头,庄稼一卷儿一卷儿地打着旋儿……

在现实与梦境的朦胧边界,静享我一生唯一之景,默思我一生唯一之念。

观片羽飞渡,草木微明。

教师点评

“畅享”家乡那一方沃土、那无边风月,因为它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归宿,是我们不朽的灵魂栖息地。作者选取了家乡典型的自然风物、生活片断,运用了大量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家乡的如画美景,语言优美,文笔细腻,宛如一首散文诗。文章对家乡浓浓的热爱之情真挚动人。(夏春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