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中长大

作者:朱以撤

说风,可以从我小时候居住的环境追溯过来。夸张地说,这个滨海小城,走几步就可以看到逐排推动的雪浪花;而城市的另一面,则是终年绿意披拂的高山。这个小城的古典气味,就在海风和山风的冲兑下回旋,漾来漾去。

小城人家安然地度着夏日,每人一把蒲扇,指掌轻轻收住扇把,左右摇动。黄昏到来的时候,妇人必将挥动蒲扇,将麻织帐中嗡嗡营营的蚊群驱散,放下帐子,掖于席下。邻居只隔一层木板,晚间醒来,可以听到隔壁摇动蒲扇的声响,扇了几下,扇子掉落在地,人翻一个身,睡去,七块木板拼就的床缝,发出咯咯声响。一个人夜间翻动的声响都为邻家觉察,这个夜的静谧,走到了一天之中的极致。一个没有任何降温设备的居家生活,从夏日里探到了它的朴素和简单,同时充满了对于气候轮转的乐于接受,还有婉约的调整,调整到稍稍适应即可,用一把充满草香的蒲扇。如今的写字楼,空调的制动使整座大楼冷飕飕不同,白领可以在夏日穿着笔挺的西服。却不知,一个人不感受夏日之炎热,是辜负了这个时节固有的赏赐。

人们总是在晚饭的时候,借助夕阳的余晖品尝,每一口饭和菜,都充满芳香。一盏忽忽悠悠的煤油灯摆上了桌,火舌温柔、委婉,昏黄暗淡,却可以照见一家老小。在摇曳的火舌下,厨房里是母亲熟练运动着的双手,碗碟正在被涮洗,暗中反射着寒光。没有电灯通明的老宅,简陋中透着温馨,是一种干稻草堆那般的温暖。

有一些人注定要离乡背井,到更广阔的空间接受风雨的扑打。我从风中的山野来到这个省会城市,已经二十六岁,又高又瘦如风中之丝。命运发生了改变,不必再迎风兀立或者逆风而行。一个从山野中回来的人,现在会在城市的茶艺居里,安闲地品着功夫茶,回想着原野浩荡无边的风群。许多人可能记住了其他更有价值的片段,因为记忆是私有的,储存和忘却存在着万千个差异。使记忆的价值产生不同的比较刻度。城市是乡村的怪胎,许多的空旷越来越紧密地被高层建筑挤占,似乎不占尽空间就不足以称城市。一座高大的建筑就是一面挡风的盾牌,盾牌多了,激荡的风难以穿越。城市闷热起来,蒲扇已经消失,电器降溫设备在炎炎夏日的居室里制造着非自然的情调。有时也能巧遇故旧,当我放弃大路钻入小巷,风突然旋转而至,皮肤准确地判断它来自高空或者原野。即使城市生活久了,皮肤的感觉依旧,像一小节细微的芒刺拂动,有一点幸福的异样。

台风是城市最大的威胁。一个城市在建设中时刻要提防台风的到来。和一个家庭相比,家庭更会感到切肤之痛,被台风损毁的家庭,无不有一种被利刃划过的深刻。每一次台风过去,城市惊魂未定。对于大自然而言,只不过是它一次急促的呼吸罢了。

曾经有一出戏代表了一个时代对于风的强硬态度,它的名字叫《战台风》。当几百万知青躬耕于大野,对于自然的力量不寒而栗时,这出戏的出现,增添了人们不自量力的胆魄,面对台风、暴雨、山洪、泥石流,以血肉之躯去抵挡的人不在少数。

然而,自然界永远是这么一幅广阔高迥的相貌,深含超人的力量。风总是参与其中,推波助澜,凡有风的参与,自然界其他的力量都会变得更加强大和迅猛。在这个纬度上的人与城市,注定要不断地面对风雨带来的灾祸。人类无法拒绝风,无法改变风的走向,人的自尊自信受到了风的挑战。人在长大除了肉身的伸张之外,更重要的标志是人的思维摆脱了愚昧,走上了正常的轨迹。我注意到,面对破坏力强大的风,人们已经从迎战转为躲避,避其锋芒、尖锐,不再侈谈人定胜天这类空话。渔船靠港,学校放假,举村迁移,这些都是认识上的觉醒和进步——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加紧要,人在大自然面前低头,并不是人类的羞耻。

在风中,我们长大。

适用主题:朴素、简单的生活方式;认识自然,敬畏自然;顺其自然;珍惜生命;摆脱愚昧……文本解读:江苏省扬州市公道中学 吴正兵

文章从小时候居住的滨海小城的海风和山风起笔,对小城的夏日生活进行了细致描写,写出了小城生活的安逸与自在,朴素而又简单的生活方式让人心生向往。作者认为,不能亲近自然的生活是一种辜负。落日余晖,轻摇蒲扇,诗情画意的小城傍晚生活,让人感到温馨,温暖。背井离乡,走进城市,风成了城市的威胁。当城市中的人与风战斗,不懂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时,失败的命运也就注定。在风中,人们学会了成长,摆脱了愚昧,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在自然面前学会低头,这不是人类的羞耻,而是思想的觉醒。对此,作者也感到无比的欣慰。学生运用示例一

无论生命如何短暂,也应该有最美的姿态。冬未至,鬓已秋,陆放翁的一生短过蜉蝣,身老沧州,但却依然笔耕不辍,浓墨之间拓名千秋;辛稼轩经历飘零,身世浮沉,伶仃惶恐,却依旧自在行走,看七八星天,两三点雨;苏东坡流离黄州儋州,一蓑烟雨,半世仓皇,可淡然独行,无风无雨,岿然不动……尽管因为时代的缘故,这世上少了传奇与神话,大约人生的悲喜,也不会有大开大合的面目,生活的强大与薄弱处,皆有了人之常情作底,于是人学会了不奢望,只保留了本能的执着。但是这种执着里面会有不同的精彩,不同的姿态,拼命地在自己的人生图画上涂出绚丽的色彩。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陶翔宇学生运用示例二

这是一个春朝的好风日,正如梁实秋写的那样:我常幻想着风雨故人来的境界,在风飒飒雨霏霏的时候,心情枯寂百无聊赖,忽然有客款扉,把握言欢,莫逆于心,来客不必如何风雅,兴尽即返。深以为然,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素雅的陶瓷具,与二三好友共饮,可抵十年尘梦。那一刻,很多印象与记忆,在缭绕的人间烟火中渐渐清晰。回想之际,仍出人意表。恍悟人生其实已是水落石出的格局,经年的快与痛,此时此刻,已成一波微澜。很多人在我身边——走过,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我愿意履践我的成长轨迹,用一双少年的眼睛去观看那些久违的人与事。目光所及,也许亲近纯净,也许黯然神伤,又或者激荡不拘,但总有一种真实,而这种真实,带着温存的底色,是叫人安慰的。有山有水有河流,好花好月好人间,莫不如此。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邓佳文

(编辑:王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