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方方

作者:张叶心

我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一个人,一辆车,一趟西北。

行了两三日,正当我口干舌燥之时,眼睛却邂逅了一条小河。视线被小河牵引,随即便发现在不远处的山麓下有一座村庄。见日头偏西,我决定去村里住一晚,于是便下道向村庄驶去。

在村里草草地吃过晚饭,正巧碰上饭馆隔壁的戏院开门,聚在门口的人呼啦啦地涌了进去。想到晚上无事可做,我也凑到了一旁的售票亭准备买张票去听听戏。

“一张票。”我一时没改过口,家乡话张嘴就来。

隔着擦拭明净的玻璃窗,我将售票老头的反应看得清清楚楚:他将视线从桌上平摊的报纸上移开,抬起头打量着我。他鼻梁上架着的焦色眼镜分明是旧物,但眼镜后的双眼却是透亮的。

“一张票。”我以为他没听懂我的话,于是忙不迭地用普通话重新说过,并把钱从窗口递了进去。老头收好钱,把票递出来,也用普通话说道:“第三排正中间17号,那儿的效果最好。”我接过票,隐约觉得这样的善意实在少见,但演出即将开始,我也顾不得多想,只能匆匆入场。

等到看完戏出来,我又碰见了那个卖票的老头。只不过此时的他已摘了眼镜,站在戏院的大门前等着观众离场。我正准备转身离去,老头叫住我:“怎么样?戏不错吧?”

他的话一出口,我便明白他为何会给我位置最好的票了——他讲的是我的家乡话。

“还行,就是有些方言没听太明白,谢谢您的票。”我向他道谢。

“一个人专程跑过来看戏?”

“没,是开车路过,恰好今晚住在这里,才过来看看。”

“我第一次来的时候,也是像你这么大,一个人跑到这儿来看戏。”老头说着,把戏院大门拉过来落上了锁。

“然后您就留在这里了?”

“一待就是几十年了。”

“不会是看上唱戏的哪个姑娘了吧?”我忍不住打趣道。

老頭哈哈大笑,摆了摆手:“就是喜欢这戏曲儿,觉得这么好的东西不能没人守着。”

“那您不打算回去了?”

“不,”老头眯着眼睛故作神秘地指了指天,“月方方的时候就回去。”

我听得如坠五里雾中,也跟着抬头看天,只见一轮圆月正挂在天上,不禁疑惑:月亮怎么可能是方的?

还想再问问他,老头却已经哼着小曲走远了。不知是乡村的夜晚太过安静,还是他的词咬得太正,总之他口中的戏词在我听来格外清晰:“离了乡的人儿啊,不应再回首,等伊儿回乡哟,盼到了云缝缝。”

戏是刚才台上唱的那一出,但照我的家乡话听来,这“云缝缝”竟成了“月方方”。

我突然醒悟过来,月亮永远不会是方的,这老头也永远不能顾全乡情。我们不过都是光阴百代中的过客,踏遍千山万水,看过万物生长,每日所做的事情,不过是将爱恨融入朝暮。当老头在异乡与戏班相遇的那一刻,他知道,这一生的爱恨都有了着落。

点评

本文讲述了一个看似平常的故事:“我”在旅途中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听了一场戏,遇到了一个与自己同乡的老头。作者重点描述了“我”与老头接触的几个场景:售票时的善意、看戏后的闲谈以及老头“月方方的时候就回去”的执着与洒脱。文章没有起伏的情节和精妙的细节描写,仅仅是通过简单的对话交流来塑造人物形象,然而就是这种朴实的写作手法,却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生动、鲜活的,为了心中的理想而留守异乡的老者形象,将一个小人物的平凡与伟大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本文最大的亮点,也是值得大家学习、借鉴之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