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炒蛋”视频刷屏朋友圈

作者:未知

2017年11月2日晚,很多网友的微信朋友圈都被名为“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的视频刷了屏,看完才发现,原来这是一则某银行留学信用卡的广告。

该视频讲述了一个在美国留学的男生,想做一道番茄炒蛋,在国外的同学面前“露一手”,于是在美国时间下午4点多发微信问妈妈。妈妈语音说不清,干脆拍了个演示视频给他。他在其指导下完成了烹饪,获得了朋友们的好评。最后,当朋友们问到中国和美国的时差时,他才意识到当时国内的时间是凌晨4点。

针对这个广告,网友们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网友觉得很感动,“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总是第一时间回应孩子的问题和需求。但也有正在国外留学的网友表示,凡是懂一点事儿的子女,都不会因为一盘番茄炒蛋吵醒已经休息的爸妈。广告立意很好,题材选得太差。此外,还有网友表示,这个男生一定是一个“妈宝男”,平时很依赖父母,其在家庭教育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番茄炒蛋”的故事无须苛责

“番茄炒蛋”的视频一出,立刻引发网友热议,而且态度两极分化严重。一部分人被其中的母爱、温情感动得一塌糊涂,纷纷表示“想家了”“想回家看看妈妈”。另一部分则透过温情的面纱,看到这个故事其实是一个家庭教育失败的典型案例:这男孩这么大了,显然没进过厨房,而且完全不体谅父母,简直就是个“巨婴”。很庆幸这只是一则广告片,假如真有这么个孩子,真有这么个事,那他还不得在这一片口诛笔伐声中羞愧而死?应该承认,那男孩身上确实有不少毛病。但我们也该看到,他表現出来的某些东西,还是值得肯定的。

孤身留学、尝试自立,没像真正的“妈宝男”那样带着妈妈去陪读吧;与当地学生结交,至少知道尝试融入社会了吧;想做中餐,知道自己动手,没拿父母的钱去请个大厨来代劳吧;最后才意识到时差问题,虽然晚了点,但也有所触动,对母爱的伟大、亲情的温馨有所感悟,至少本质不坏吧。至于父母,得知在自己的指导下,儿子终于成功地做出了番茄炒蛋,他们更多的也只有欣慰,而不会责怪他这么早吵醒了自己。长久以来,我们的家庭教育确实欠下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这一课。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课业和自理怎么平衡,是家庭自己的事,也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反思。对那些已经完成教育的“妈宝男”,我们还是要容许他们度过蹒跚学步的启蒙期,迅速在生活上成熟起来。

别以扭曲的三观故作温情

这个广告片宣扬的好像是温情,但仔细看里边却各种三观不正。首先,这一盘番茄炒蛋的温情,其实是建立在家庭教育失败的基础上的。一个此前已经经历了学英语、选学校、办签证、出国门现在都已经在国外独立生活的学生,连炒个番茄鸡蛋都不会,还要靠深夜连线求助父母,其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在不敢恭维。再退一步,优渥的家庭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或许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不会炒番茄鸡蛋这算不上什么缺点。问题是,这名留学生在遭遇“难题”时,不顾时差,任性地找父母求援,也表明他缺乏起码的体谅之心。显然,这盘“番茄炒蛋”的导演不但没有意识到这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反而认为这是一种理所当然。

母爱确实伟大,但一味溺爱,只能养出各种奇葩的“妈宝男”。在这盘番茄炒蛋中,去赞美母爱的伟大、家庭的温情,之所以让人感到倒胃口,正是因为抽调了午后的阳光、蒸腾的水汽、暖色的灯光、温馨的笑容等表象,故事的本质就是,一个“巨婴”越洋向妈妈撒娇,然后,还感动于妈妈的爱抚。就这样,一盘好好的番茄炒鸡蛋,被导演的三观不正给炒煳了。那么,这则价值观有问题的广告,为什么会拍出来并感动了朋友圈?或许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些“上层人士”,生活本就如此——对孩子无微不至地关怀,纵使远隔重洋,也要让他感受到子宫般的温暖。在这种油腻的温情之中,很多人恰恰忘掉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