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欲开哲学课引热议

作者:未知

在一般人看来,哲学是一门十分深奥的学问,不要说中小学生了,就算是大学生也未必能搞得很明白。但据媒体2017年11月16日报道,杭州市协和幼儿园居然要开设儿童哲学课,不过具体实施要等到2018年年初正式开园后。

针对幼儿园开设儿童哲学课,在社会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一种较具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哲学高深,幼儿学哲学是一种变相的揠苗助长。对此,协和幼儿园的负责人表示,儿童哲学中的“哲学”,不同于高校学术体系中的哲学,更多的是日常生活意义上的哲学。而之所以引进儿童哲学课程,是希望保护并发展孩子的理性思维能力,让他们从小就变得有智慧、有自己独立的想法。

園本课程创新不能搞噱头

我是从哪里来的啊?人为什么会死?人为什么会生病?爷爷奶奶为什么会老?……这家幼儿园开展的所谓儿童哲学课,并非教育儿童了解哲学,而是解答儿童自我认识、自我探索与发展中的各种带有“哲学意味”的问题。把这些教育归为幼儿哲学教育,似乎也没有错。但是,儿童哲学课程更适合让教育研究者、幼儿园老师和幼儿家长来学习,可以让幼儿教师、家长懂得怎么去面对孩子“稀奇古怪”的问题,以及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开放性思维,鼓励孩子积极发问。

因此,幼儿哲学教育,应该针对的是老师和家长而非孩子,针对幼儿开设哲学课,会造成混淆和错乱。在日本,幼儿园设计得很朴素、简单,大多采用原木色调,孩子可以在墙壁上涂鸦,盥洗室的流水装置、通风管道都是裸露的,有的幼儿园还有露天水池,这些都是鼓励孩子思考和探索,让孩子感受自然,理解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这其中都充满了儿童哲学原理,但没有人把这称为哲学课。

近年来,我国幼儿园都在开发园本课程,也在组织幼儿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开发园本课程当然需要以教育研究为引领,但是,不论是园本课程开发,还是幼儿园课题研究,都有玩概念、片面追求形式与外在创新的趋势,而教育主管部门或课题立项机构,对此也情有独钟。举例来说,如果一个课题的主题是如何让孩子学会思考,这会被主管部门认为毫无新意,而如果改为基于儿童哲学的孩子创新思维培养,那就会得到青睐。课程改革和创新,需要的不是“高大上”,而是回归教育本质,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接地气。

儿童哲学课并非肤浅的拔苗助长

站在孩子健康成长、无忧童年的立场上,家长和社会对儿童哲学课的担忧可以理解。但深入来看,家长的这种担忧又是多余和没必要的,是一种对儿童哲学课的误解。

首先,就理论上讲,这是一种对儿童哲学的误解。所谓儿童哲学课中的“哲学”,并不等同于成人哲学,更多的是日常生活意义上、儿童世界里的小哲理、小思考,也就是启发幼儿发散思维的一种启蒙教学。儿童哲学课不但不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拔苗助长的反作用,而且相比于以往的一些幼儿园专注于孩子知识的教育,儿童哲学课无疑是对幼儿成长方式和途径的扩展与丰富。其次,就教学实践来看,杭州市协和幼儿园的所谓儿童哲学课,是在以往简单绘本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在学习相关绘本内容的基础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对孩子来说无所谓对错的问题导向思考。再次,开设儿童哲学课,实际上也为包括当事学校及家长在内的所有学校和家长再次真正认识孩子、正确对待孩子,提供了一个契机。

由此可见,儿童哲学课并非是肤浅的拔苗助长,本质上是以哲学为载体来推动幼儿各项核心素养的发展,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大问题”。这有助于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使他们能持续探索自身和周围的世界,提升智力发展的宽度与深度。因此,学校、老师给处于懵懂阶段的孩子上儿童哲学课,早一步引导孩子们从小学会思考学习与情感上的交流,改变以往单纯的直接知识传授,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真正体现“教”和“育”的教育真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