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双11”全天交易额破1682亿

作者:未知

2017年11月11日,是第9个天猫“双11”购物节,也是全球网民和电商集体狂欢的日子。当天的成交金额不断地刷新着纪录,11秒破亿、28秒破10亿、3分01秒破百亿……截至17点1346亿……截至24点,2017年天猫“双11”全球购物狂欢节成交额达1682.69亿元。

今年天猫“双11”零点开场后的一小时内,包括优衣库、太平鸟、李宁、百雀羚、NEW BALANCE、海尔、美的、夏普、西门子、格力等等在内,已经有62家品牌实现销售额过亿。“亿元俱乐部”的成功不仅是品牌商的成功,更是全球商业大协同力量的标尺。从2012年“双11”首次有品牌实现单日销售额过亿,到今年众多品牌一小时内加入“亿元俱乐部”,这背后是天猫、品牌商和阿里经济体所有成员共同完成的对品牌体系、营销渠道、供应网络和产业格局的全面重构。

狂欢落幕后,第二天才开始看到伟大

“双11”当天看到的也许只是数字的狂欢,“双11”的伟大往往要第二天才开始看到。众多数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天猫“双11”刚刚启动12分钟,就完成了当天第一个订单的签收——上海嘉定区刘先生11日0点后在天猫超市购买了零食,菜鸟智慧物流从离他最近的仓库发货,实现了分钟级配送。能夠想象那位刘先生下单12分钟后就收到商品的惊喜吗?往年“双11”狂欢后,第二天抱怨就开始了,主妇们抱怨下单容易收货慢,如今竟然能实现分钟级配送,其背后是新零售理念所带来的福利。

这只是“双11”新零售大场景下的一个细节,在那些让人炫目的数字背后,是整个社会大协同的大场景——要完成这种配送,必须有整个社会资源在新平台上的协同。经济学家说收入是一连串事件,而“双11”数字的背后,更是一连串的事件,一连串的共振与协作。这里面涌动和活跃着无数的大数据、新商业模式、迭代性的理念、革命性的技术、现象级的创新,人的大协同、企业的大协同、行业的大协同、数据的大协同、技术的大协同,数字后面是新经济实体的活跃。当然,协同场景不只出现在中国,而是一个全球化的协同,全球买、全球卖推动中国品牌走向全球市场。“双11”的数据背后,就是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全球化大协同事件,用新技术、新理念打通解决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渠道。“美好生活需要”最直观的阐释就是快乐,便宜、实惠、满足和参与带来的简单快乐,正是“双11”最吸引人的地方。

用新零售满足和引导新消费

“双11”成交金额当然值得关注,这能反映出国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趋势,不过,比成交金额更值得关注的新现象、新趋势、新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消费人群的变化。之前,“剁手族”基本上是善于玩电脑和手机、喜欢网购的年轻人,今年“双11”期间,可以看到不少大爷大妈在地铁、景区等场所谈论的话题也是网上购物,随时随地用手机下单。在成交金额刷新纪录的背后,是“剁手族”规模不断扩大,队伍不断壮大。

今年“双11”也体现了消费升级的变化。虽然很多人网购的商品主要是日常消费品,商家也多围绕日常消费品促销,但消费升级已经明显体现出来。比如跨境电商“全球购”十分火爆,在天猫1682亿成交额背后,40%来自全球品牌的贡献。这足以表明,国内消费者已从过去网购价廉质次商品向网购优质商品转变。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从过去的线上促销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促销。过去“双11”主要是线上购物狂欢,今年则明显从网店延伸到了实体店。据说阿里在今年“双11”改造了100万家门店,京东也扩充了不少京东之家和京东专卖店。这种线上线下融合促销的新零售模式,无疑可带动线下实体经济一起发展。今年“双11”内涵更丰富,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综合贡献和积极影响,应该比往年“双11”更大。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