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模式还能走多远

作者:游宇

共享单车,被戏称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给万千用户带来了生活便利。但同时,与盛名相伴的是争议:2017年,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宣布倒闭,共享模式在急速发展后面对接踵而至的考验,还能走多远?

不可否认,“共享”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只要交纳一定押金,带上手机便能轻松享受服务。这个概念是手机便捷支付发展下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现代都市快节奏生活背景下的一个突破性发展。根据2017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知,保守估计,仅共享单车领域的存量押金规模就近100亿元。但是对于以逐利为目的的企业而言,共享模式可获取利润的后劲不足,赚取的利润实在不多,仅靠风投难以维持高质量的产出。简而言之,在共享模式还没有发展成熟的当下,“共享”这笔生意的性价比着实不高。

同时,市场是有限的。在大势下,众多企业蜂拥而至,企图分一块蛋糕,却没有特质支撑自己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仅共享单车领域,社会上共享单车的数量已经达到饱和,而运营方式相似的众多共享单车企业却仍旧在不断投放,企图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占据市场份额。这种竞争方式无疑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就连共享单车领域的两位佼佼者ofo小黄单车和摩拜单车,也被传因市场扩张成本过高导致企业资金告急,开始挪用用户押金填补缺口,挪用总金额高达60亿元。虽说两家企业都辟谣了,声称这一说法“与事实不符”,但这种传言仍体现了用户对共享单车模式的不信任。

共享单车企业在竞争,用户个人素质也在引发争议:共享单车损坏率居高不下、私自占有事件层出不穷……这让人不禁怀疑共享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前景。

这方共享单车尚自顾不暇,那方共享手机也已上台唱戏。共享手机平台“享换机”宣布完成1.1亿人民币天使轮和A轮融资。而在这之前,京东、支付宝、国美等公司已经介入共享手机领域,让“信用租赁”成了一种新的共享模式。但是共享手机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还涉及信息安全及隐私问题,该如何安全共享目前仍无定论。

“共享”概念的提出是一次创新,但是它缺少后续的完善与补充。没有人知道在吸引了大量用户之后该如何让用户资源变现,该如何在趋同性高的市场环境下获得流量,该如何在已经“勇立潮头”后仍能保持高水准,更没人知道该如何要求每一位用户都遵守游戏规则。

共享模式还能走多远?只希望它不是一场泡沫,在退潮后仍能留下痕迹。

——摘自“红网”

点评

本文开门见山,直接点出了共享单车在盛名与争议背后的挣扎,提出疑问:共享模式还能走多远?紧接着,作者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地揭示了共享单车之所以面临困境的原因:共享模式可获取利润的后劲不足、市场有限、企业间的竞争方式简单粗暴、用户个人素质有待提高……最后,作者又以正在兴起的共享手机为例,再度表达了对共享模式的担忧,并提出了要想让共享模式走得更遠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引人深思,也使文章极具现实意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