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推代客祭祀“套餐”远程读信收费100元

作者:未知

清明节是我国祭祀先祖、缅怀先烈的传统节日。因为有需求,近年来代客祭祀也应运而生。2018年3月底,重庆某陵园推出了一杯茶、一对烛、一盘果、一封信,收费100元的代客祭祀“基础套餐”,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了解,在代客祭祀的现场,戴着白色手套的陵园工作人员在鞠躬之后,首先会为逝者奉上一杯茶(或者酒),并表示:“我们受您家人的委托来看您。”接下来,点上蜡烛、端上水果、送上鲜花。而这种价值100元的“基础套餐”的核心部分是,工作人员会代客朗读一封信,这封信要么是家属自己写的,要么是工作人员根据家属的叙述进行归纳整理的,最终以读一封信的形式,向逝者传递情感,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信读完后,代客祭祀结束,整个过程约10分钟,并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录制视频,然后将视频传给逝者家属。

陵园工作人员表示,之所以推出代客祭祀的服务,也是基于逝者家属的需求。而在“祭祀套餐”的设计上,也倡导生态、文明祭祀,不为客人哭坟、烧纸等。

多维解读

代客祭祀创意再好也是一单生意

尽管相关报道并没有直接赞美代客祭祀这种祭祀方式,却也表达出明显的肯定倾向。也难怪,代客祭祀既能缓解交通拥堵,又体现了生态环保要求,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创意。何况,此举顺带还拓展了社会服务业的边界,增加了陵园的收入。然而代客祭祀创意再好,也不过是一单生意。既然是生意,则不妨只谈市场供需、服务质量、价格标准,至于情怀、文化之类的,则可以少谈或不谈。事实上,陵园开展类似服务,应该事先做过市场调研,也会对消费者的心理有一个分析。这也表明,社会上对于代客祭祀服务,想必是确有需求的。然而,祭祀终究是一种文化行为。慎终追远,子孙绵瓞,本来就是传统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那一代一代相继点燃的坟头香火,一直就在那里,也一直是中国人永不熄灭的生命希望。

在祭祀上,“代他人悲伤”的情形从来不是一个问题。丧礼文化经由几千年发育,早就出现了所谓“代哭者”“陪哭者”等。而无论如何“代”,终究是客体,作为当事人,要旨还是在于是否能做到“正心诚意”。很多人之所以在清明节不辞辛劳地去祭扫亲人,本身也是为了寄托哀思,表达一种怀念的情绪。如果只是“心为行役”,勉强为之,或者只是做给别人看,那还不如不做这些表面文章。如果你相信,你的亲人能够在天国里听到你的声音,则这封信无论是不是你在读,关系并不大。如果你愿意,在一个特定的日子里表达某种心情,也完全可以采取各种你认为方便的方式。心,不应该被外力裹挟;爱,也不应该附着太多尘埃。文化在其中,文明也在其中。

官方版代客扫墓值得肯定

说起代客扫墓,并不算是一种新鲜事物,前几年就有很多淘宝商家在做这种生意,甚至还可以提供磕头、哭坟等等服务,价格则根据服务内容的不同而定。但是这些由个人进行的代客扫墓,因为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也在社会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而重庆市这家陵园推出的官方版“代客扫墓”,却有望既避免个人代客扫墓的弊端,同时又能够很好地满足社会对于代客扫墓的需求。官方版代客扫墓有标准的流程,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所以不存在偷工減料的问题,更加值得信赖。与此同时,官方版“代客扫墓”严格秉持生态祭祀、绿色祭祀的理念,不磕头、哭坟、焚烧纸钱祭品,而是以清茶、香烛、水果等等代替,所以避免了对陵园和生态环境带来破坏。而且还会在墓前念出死者亲属专门写作的一封信,实际上,写信的过程对家属而言就是慎终追远、思考生命价值的过程,这也使得祭扫的意义和价值得以保留。

尽管代客扫墓还无法成为清明祭祀的主流,其本身也存在继续完善和改进的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在保证自身生态、文明的前提下,满足了社会部分群体的现实需求,这当然是值得肯定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