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经典被“涂脂抹粉”引吐槽

作者:未知

《此去经年,谁许我一纸繁华》《风弹琵琶,凋零了半城烟沙》……2018年3月初,一些伤感莫名、脂粉味十足的书名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吐槽,而吐槽的原因也很简单:这些书并不是哪个新生代青春作家写作的,恰恰相反,它们的作者是胡适、沈从文、鲁迅……都是货真价实的名家经典作品。

據了解,这些被“涂脂抹粉”的名家经典作品,在网络上的口碑和销量都还不低,如胡适的《此去经年,谁许我一纸繁华》有7.6分,沈从文的《一指流沙,我们都握不住的那段年华》为8.0分,评分最高的是梁实秋的《陌上谁人依旧,固守流年》,评分为8.4分。不过,从读者的点评来看,购买者们主要是针对书的内容质量打分,对“网络言情味”的书名则普通颇有微词,不少网友表示,这样的书名与大师风格相悖,甚至容易被名字误导,还不如直接买原著。

而类似的经典名作被“涂脂抹粉”,换成流行的网络语句作为书名的情况,在图书市场上并非孤例。例如之前出版的《哇哦!这些老头真有趣》《一剪宋朝的时光》《在唐诗里孤独漫步》等,都只是将经典名作简单重排,换个有吸引力的题目,冠以畅销书之名在市场上销售。

多维解读

“涂脂抹粉”绝不是尊重和敬畏

给经典名作“涂脂抹粉”,换个流行书名这样的图书操作技巧,绝不是为了弘扬经典文化,也不是继承与创新,而是单纯采用制造畅销书的套路,将其视为赚钱工具罢了。而且,如此操作手法,亦是在篡改经典名作的真面目,有损大师的清誉,容易误导不知真相的读者,误以为那些矫揉造作、空洞华丽的辞藻,真是出自大师之笔。

其实,这些经历过历史沧桑的经典名作,均得到了时光的淬炼和读者的筛选,并非凭借华而不实的名字吸引读者,乃是依靠内容质量取胜,能够给社会和读者带来益处,才得以流传至今,成为受人敬重的经典之作。而出版商的神奇“化妆术”,虽然能够吸引部分读者的眼球,但存在喧宾夺主的问题,会令人忽视内容价值,实则是现代版的“买椟还珠”,过度重视书名包装,反而起到过犹不及的社会效果。

经典如同老酒,历久弥香,总会有识货人。大师的经典名作并不怕读者少,也不怕因时间的沉淀而遭到冷落。因此,对于大师的经典名作,还是不宜“涂脂抹粉”,应尊重大师的清誉,给读者呈现表里如一的作品即可,不必过度粉饰,以免产生无谓的误解。

过度包装只会让经典“难受”

不论是模拟言情风,还是来自网络美文,给经典作品换上这样的书名,无疑是为了迎合时下阅读喜好的包装方式。只不过,这种包装并不高明,也没有拍到策划者臆测的“文艺小清新”读者们的马屁。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曾闹得沸沸扬扬的青春版《红楼梦》事件。这套号称“《红楼梦》225年出版史上的最优质版本”的书籍拥有粉色封面、便携皮套、小开本、轻型纸,还有乐队演唱的主题曲、阅读陪伴APP,以及“可以一起拍照”的功能。如此用尽青春时尚元素、煞费苦心的全方位包装,只为讨好年轻读者。然而,这部在质量上并无提升,反而在包装上用力过猛的作品,一经面世就遭到专家和读者的质疑,还招致网友在豆瓣上发起“一星运动”。

正如著名作家张炜所说:“雅的东西要赢得读者,需要经历时间缓慢的教导和专家的不断诠释。”《红楼梦》不会因为青春版的包装而流行,大师散文集也并不会因为取了《此去经年,谁许我一纸繁华》这样的名字而赢得更多年轻读者。何况,读者有自己选择书的权利,在书名上故意歪曲,靠“标题党”来博眼球,纵然骗进来几个新鲜读者,却让更多真正想要读这本书的人找不到选择方向。面对经典文学作品,我们何须“如此包装”?这样的包装不仅不会让经典变得流行,反而会让经典变得“难受”。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