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演练——国际友谊

作者:吴国梁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新冠肺炎爆发之际,日本用一百多万只口罩刷爆中国好感度,巴基斯坦举全国之力从公立医院调集物资,柬埔寨坚持航班不停飞,不拒收中国游客,英国、德国满载物资前来包机撤侨……哈萨克斯坦、法国、匈牙利、澳大利亚、阿尔及利亚、土耳其等国也纷纷主动捐赠防疫医疗物资,表达对中国抗击疫情的坚定支持。

材料二: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已取得了抗疫的阶段性胜利,然而新冠肺炎却在世界其他各国蔓延开来。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向80多个国家,以及世卫组织、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紧急援助,包括检测试剂、口罩等医疗物资。

材料三:中国第二批医疗专家组抵达意大利米兰时打出了一个横幅,上面写着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的话——“我们是同海之浪,同树之叶,同园之花”。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看法或感怀。

曹源同学的作文,题目巧妙化用,暗示文章主题是众志成城,共同战“疫”。开头与结尾简洁明快,韵味十足,并形成呼应,结构完整,国际社会与中国相互助力。主体段的开头都点明主旨且合理地化用诗句进行议论,内容体现了该学生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时代感,符合当今时代潮流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过去与现在对比、局部与整体对比等均突出强调了全国、全世界之力的震撼,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描绘得淋漓尽致。更可贵的是,作者没有光从宏观大局上考虑问题,而是借鲁迅的名言,将宏大叙事转化为微观关注,突出了个体的力量,这样就避免了宏大叙事可能带来的空洞问题。

孙菲同学的作文题目引用《诗经》中的名句,恰当地与材料内容相结合。开篇《礼记》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紧凑,富有文化底蕴。中间引用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以及诗经中的《卫风·木瓜》,中外结合,有力论述了疫情中各国相互援助的必要性以及中国援助外国并非是利益驱使的行为。作者从中看到了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使文章富有时代色彩和思想深度。文章采用说理性语言论述个体、民族、国家三者在时代浪潮下应有的姿态,逻辑严密,论述充分。最后号召大家凝聚在一起则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整篇文章引经据典,主题突出,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大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相照应,展现了该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古今结合的能力。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河北省唐山一中 曹源

日本富士山县向辽宁省捐赠口罩,箱子上面写有: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诚如《大学》开篇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如今被疫情笼罩的全球环境下,世界各国共同抗击疫情的责任与担当,又何尝不是一种大学之道呢?

中国先爆发疫情时,人心惶惶,物资紧缺,是世界各国的援助之手,共同筑起了抗疫的胜利。而疫情又大面积地席卷了全球,在这时中国又以自身经验之翼,拨开了乌云和阴霾,送去希望与光明。“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这世界,从来就没有不可逾越的国界,我们永远在一起。

置身于这个世界当中,要想承担起共同的责任,就要有沉舟侧畔千帆经过,病树前头万木生春的开放眼光。过去,我们曾以为闭关锁国就能保国人一世无忧;如今,南美洲一只蝴蝶动动翅膀就是美国的龙卷风。岁月无隙,江海潮生,大江大河奔腾向前,时代潮流不可阻挡。正如古人语:“一马之奔,无一毛而不动;一舟之覆,无一物而不沉。”集各国之力,聚全球之量,必可战胜疫情,则“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則无不成也。”

这时代,要承担共同的责任,就要有博观万物、躬行万事的实践精神。实践精神不是止于唇齿的空谈,而是身体力行的处事方式;不是一时的热血澎湃,而是贯通人生的丰饶力量;不仅是坦荡路途中的一声鼓励,更是重峦叠嶂中的不竭动力。虽年逾八旬,面对凶险的新冠肺炎病毒,钟南山先生挺身而出,躬身实践。若想共度危机,只有躬身实践,对自己负责,对每个人民负责,终会收获一树花开,一次春来。

要想保护各国共同的家,就要承担起共同的责任,就要每个人、每个国都有担当。鲁迅曾告诉世人:“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在这危急时刻,苟利社稷,生死以之。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运海抟扶,必借垂天之羽;乘流击汰,必伫飞云之楫。以责任为垂天之羽,以担当为飞云之楫,定能臻于至善、玉汝于成!

山川异域,风雨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中国医疗专家组抵达意大利米兰时,打出的横幅上写着:我们是同海之浪,同树之叶,同园之花。

我们,都是在同一个枝头盼望春来的花。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河北省唐山一中 孙菲

《礼记》记载: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世界各地为疫情严重的中国送来救援,希望青山一道,同担风雨,而中国在取得短暂胜利后,同样为世界多国和组织送去物资,坚信“千里同好,坚于金石”。

人类是一个共同体,当肝胆相照,共抗灾难。

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引用约翰·多恩的一首诗: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如果海水冲掉一块,欧洲就减小,如同一个海峡失掉一角,如同你自己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在疫情面前,没有任何一个个体、民族、国家可以袖手旁观,正如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所言:“我们是同海之浪,同树之叶,同园之花。”在疫情爆发数月以来,各国人民,政府都相互扶持,互相帮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是全世界铮铮不变的誓言,共同唱响的口号,付诸实践的行动。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者、倡导者,当接受外来帮助后,我们也在竭尽全力救助他国。因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首三千年来被传唱的句子朴实地说着:你把果子送给我,我把美玉赠给你,不是因为要报答你,而是存了一颗永远交好的心啊!礼尚往来的思想已深深融进我们的道德观念里。我们要的不是风景这边独好,而是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我们要的是共建共立、共有共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正如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或许不是意外,它让我们思考自然界里对立与平衡的概念,它让我们开始思考人与人之间,人与国家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恰当的相处模式,值得被传颂的伦理观念,它与我们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息息相关。曾国藩曾言: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唯有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才有成事之可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时代发出的号召,是每个个体与国家应有的胸襟与情怀。

让我们凝聚在一起,共同期待:云海荡朝日,春色满天涯。共同祝愿: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共同践行: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编辑:于智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