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宣介汉字文化”导写

作者:张岚 李艳琴 韩连芳 郭宗大

主题:参与意识;文化认同;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文化自信与传承;审美情趣;国际视野……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汉字记录了中国的历史、社会变迁、民俗等,是记录中华文明的“活化石”。同时,汉字也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认知和价值取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中华文明在此基础上开花结果,枝繁叶茂,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汉字更是成为人文交流的钥匙,开启外国友人认识、了解中国的大门。

假如你是某届“国际汉字大会”会展文宣人员,请撰写一篇宣传稿,向外国朋友介绍汉字。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少于800字。

【试题追踪】2017年全国Ⅰ卷语文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材料话题对象是汉字,呈现的是汉字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意义,涉及以汉字为切入点的文化自信问题。

主体段落应该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汉字记录中国,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脉,汉字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中的意义。

细读材料,把握行文立意重点。列好提纲:

体现温度:如写作格式、对话感、选材典型等几方面。

体现高度:结构层次清晰有力,逐层深入,结合时代背景,由中国延伸至世界,由过去延展至现在。从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挖掘。

适用角度:

1.为人堂堂正正,顶天立地。汉字因形状方正,有“方块字”的别称。横平竖直,做人也如写字。

2.文化自信的伟大基石。汉字是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支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3.汉字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伴随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推荐素材】

1.漢字起源的说法有五种,即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仓领造字说和图画说。

2.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从表形、表意到形声。形象生动,直观达意。

3.汉字七体: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4汉字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每个人的精神家园。其独有的文化特质如押韵、对偶、诗词、猜灯谜等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

【例文】

品线条勾勒之美,感文明交织之音

陈靖宇

亲爱的外国朋友:

你们好!

跨越千年依旧婀娜多姿的汉字正向我们款款走来。它的一撇一捺,一折一勾如岁月的线条,记录着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下面请随我去揭开它蕴含中华古韵之美的面纱,体味它在国与国之间文明交织的纽带奇迹。

起源于五千年前,见证着历史变迁。汉字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孕育出中国文明的璀璨长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汉字记录着古人们的缠绵情思,为后人留下一份美妙的幻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汉字氤氲出美妙的隐逸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汉字传承着中国人兼济天下的情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汉字展现出乐观自强的中国精神……这些历久弥新的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精神,都得益于汉字的记录。是汉字的记录,让我们的民族血脉得以传承,让我们能追溯历史,绵延文化;是汉字的诞生让先辈记录我们的农耕文明、艺术发展、历史进程;是汉字的存在让无数诗人、哲人得以言志、传情、究天人之际,为后人注入永不枯竭的澎湃着大爱与大美的血液……

如今,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汉字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身份。随着时代浪潮推动文明融合,各国文明交织出绚烂色彩,而汉字也融人了这股浪潮,担当起中国与世界文明的使者,搭建起文明互通的桥梁。随着“一带一路”的开展,汉字携着中华文明和民族信仰走人外国友人的心中。“汉字热”“汉语热”全球兴起,古老汉字的魅力在全世界展现,各国文化出现空前的交织与繁荣。“羊大”即为“美”,“舍”得给“予”才能“舒”,有“禾”人“口”才为“和”,当今中国正在以过硬的实力、大爱的情怀,担当大国重任,与世界风雨同舟,和谐共生。

朋友们,透过一个小小的汉字,世界窥见了中国古老的文明底蕴,一撇一捺、一折一勾是中国人智慧的创造。像山川日月之形,指天地智慧之意,孕万物萌发之力,似夸父逐日般顽强,又似愚公移山般坚韧。

不知这场国际汉字大会之旅能否让各位心潮澎湃?若大家已对汉字的奥秘有所心动,那么就请去探寻汉字背后的古韵与文明吧。

评点:作者仿佛置身于国际汉字大会现场,与外国友人真切交流,极具对话感。既有对汉字作为载体展现的传统文化,尤其是经典诗词文化的展现,又能通过具体汉字的意蕴揭示当今时代汉字在社会发展和国际关系中的体现的深刻内涵。紧紧围绕汉字记录历史、提升国家形象、影响世界发展等角度行文,层次清晰,文采俱佳,可以看出小作者对汉字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对中国文化的强烈认同,既有温度,又有高度。

(编辑:于智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