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有容,德乃大

作者:田烁

田烁,湖北省宜昌市三峡高中高一(7)班学生。曾三次获得全国文化作文比赛一等奖,获“作家杯”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及各项征文比赛奖项,并获得湖北省少年作家协会人会资格。

“我不喜欢这个世界中的大多数,但总有一小部分能够留住我。”生活是应当被记录的,情感是需要去表达的。我抓不住这世间所有的美好,唯有用文字来慰藉失去。“有苦乐而难诉诸文字,心中欢腾喧嚣笔下却一片死寂,该是多么的憋屈。”所以,活着,总得做些什么不是吗?

我观察人间并用文字记录。若当真要问我写作有什么意义,我也不确定,或许是找寻到的一种保护自己不会被钝化的方式,也或许就只是我平凡生活中残存的一点英雄梦。愿得朱衣暗点头。

酌古御今,挥洒春秋水墨谱写历史篇章,舒展的尽是为人称誉的宽容之德。曾记否,秦穆公不以一告掩大德,留得青史宽容名;曾记否,张英千里修书,让墙三尺,留下六尺巷的美谈;曾记否,唐太宗以魏征的直言为镜,反思己过,造就“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不拘小节的潇洒,一种平凡但显伟大的仁慈。可见,胸有气量之人将在大时代中弄潮游弋。

莎士比亚不落言笙:“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他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大度往往不是忍气吞声地退让,而是放下成见。理性地思斟或许会带来意外的收获,而齐桓公便是这样一位因大度而收到丰厚回报的人。孔子曰:“不念旧恶,怨是用希。”齐桓公不记管仲的一箭之仇,擢他为相,尽展一代霸主的胸襟与气度;而管仲也尽施其能,对内大兴改革,对外尊王攘夷。齐国的国力日渐强盛,而齐桓公则成为了春秋乱世的第一位霸主。是什么造就了齐国的伟大?是管仲的才能,是鲍叔牙的眼光,更是齐桓公胸怀天下的一颗君心。若没有齐桓公甘愿放下私怨的宽广胸襟,也许管仲在成功之路的起点就成了一缕“冤魂”,而“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或许也不为天下知。

再反观惠子相梁之时因醉心于功名利禄,害怕有才能的庄子夺去相位,便显露出无端猜忌他人的丑态。与齐桓公的胸襟相比,自然就等而下之了。由此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或许常常体现在是否拥有一颗宽容的内心。在心田里种满宽容,那么生命旅程中必将有万里花开,长盛且华。

若要行长远之路,必要将宽容之火把执于掌中。它既会为你照亮黑暗的前行道路,也会在不经意之间传递温暖、感化他人。黄金无足色,自璧有微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寓言中的国马未曾一言,而它的包容却让骏马因此感到自惭。正是这份宽容悄悄融化着他人心中“成见”的冰块,引导他们从善从良。蔺相如的不念私怨使得廉颇心生愧疚,负荆请罪;张伟丽真诚的一句“在这个八角笼里,我们需要相互尊重,我们是冠军而不是暴君”,使得原本在赛前出言挑衅的外国选手自愧不如,在赛后向她表示尊敬和祝贺。且给予一点体谅与包容,付诸一番真诚与尊重,你自会有所收获,也自会感化身边的人。

人与人之间处事如此,国家亦然。《三国志》中言:“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这便是家国之容。在此次疫情中,我国遭受了一些国家的冷嘲热讽,却向世界展示出强国度量、大国胸襟。在这个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没有一个国家是一座孤岛。中国正在用宽容之心去面对来自世界的质疑,正在携手全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然而,“度量如海涵春育”也并不是无限迁就。人因自己的尊严不会一味宽容,而国家也因主权不会一直选择退让。

如是言,何以成人器具,铸伟业,成大用?唯容八方四海之君子,固守心中尊严之底线,方成浩荡时代之汪洋!

(編辑:王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