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节制”导写

作者:李仁甫 王广清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节制是一种态度、一种风骨。有人说,若要有所成就,首先要懂得节制,如同对藏在灵魂中的野马来说,要有一条缰绳,你只有将它套在马的身上,马才会听你指挥;但也有人对节制进行质疑和否定,认为人为地节制不利于马儿自由驰骋。这引起了人们深思……

要求: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材料共四句话。第一句“节制是一种态度、一种风骨”是总说,第二、三句话阐述了人们对“节制”的两种不同认识,并以“野马”为喻,形象化地说明理由。第四句话“这引起了人们深思”具有写作的提示作用,不管是正面的肯定或反面的批判,最终都要归结到对人或某一主体的正面价值追求这个核心主旨上来。

具体可作这样的“深思”:“节制”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节制”?“节制”的对象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节制”?“节制”的尺度如何把握?不同的人生处境对实施“节制”有何影响?如何看待“节制”与“自由”的关系?经过这样的层层追问,行文思路就会渐次打开。

立意时,我们可以对“有人说”二选一,也可从整体出发作辩证思考,体现思辨色彩。选材可以拓宽视野,进行深度挖掘,写城市开发、经济建设、环境治理、民生工程、文化发展等多领域,这样可以避免题材的雷同撞车。如果写“节制是弊还是利”,讨论“重要的不是节制而是节制什么”,节制有害的就是利,反之则是弊;或者讨论“重要的不是节制而是怎样节制”,节制得有度,就是利,反之就是弊;或者写“要实现自身价值”就要学会节制、善于节制、精于节制等等,这样的分析都可在“核心素养”之“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上更上一个台阶。

立意角度:人生懂得节制,方能活到极致;节制需要制服自己的内心,为心灵设置一道防火墙;节制的真谛在于万事有度,过犹不及等等。

【例文】

让勒红的脖颈喘口气

刘欣玥

繩索套在人们脆弱的脖颈上,声带细微的振动也会致使那绳索越来越紧,泛红的脖颈提醒着他们安分守己,于是人们在这样的“节制”下静默无声,不敢说错话,也不敢再说话。

当今时代,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似乎已让人们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言论自由,但也因此谣言频出,“辟谣”二字便不时占据醒目的版面。

这也显示了人们的言论自由应当受到约束和管理,应当有所节制。然而,一旦辟谣轻易地从口中冒出,从网络上弹出,成为行使规训权力的手段和不容置疑的权威,它也就可能成为无节制的脱缰野马,嘶鸣着震摄住与它不同的声音。

节制本是指在保证相对自由状态上添置的适度限制,可这种压抑的限制也变得无节制,原本想做到的节制也就成了牵制、遏制,占领了自由持有的一亩三分地。

蒋勋说:“多元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人不是被制化的。”若一切言语都被压缩、折叠、整理得方方正正,那么社会必定会是一潭死水,人们走在精神荒芜的土地上,纵使拾到潜藏的灵感的种子,也无法使它生根发芽,终会陷人看似一片和谐的“沦丧的温床”。当然,这是在极端的情况下所讨论的。

那么,怎样做到真正的节制呢?

我想,首先节制的限定是不应该有明确的边界的,这是对于具体行为而言,但它应当有原则,那便是理性。舆论场上,虽然一些言论可能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而急于定性,把任何未被证实的言论都判为错误言论,更是缺乏理性的盲目行为。因此,适当的言论节制应当建立在及时调查清楚事实真相的基础上,要避免“无节制”的延续。

作家阿来说:“自由的第一个意义便是责任。”我们愿意为我们的言论负责,我们也有发声的权利。

让那些被“节制”勒红的脖颈喘口气吧。

评点:对“节制”这一话题,作者没有泛泛而谈,而是善于化大为小,针砭现实,富有胆识地选择“言论”这一范畴,作全面而深入的思考。不过,在“言论”领域谈“节制”,而且以“让勒红的脖颈喘口气”为标题,以“在这样的‘节制’下静默无声,不敢说错话,也不敢再说话”为开头,着实让读者捏一把汗。然而作者很理性,在表达“谣言”作为“与它不同的声音”有可能被无节制的权力“震摄住”的担忧时,没有忘记“言论自由应当受到约束和管理,应当有所节制”这一重要前提。这就是辨证,就是一分为二。

为了准确地揭示“节制”的内涵,作者还以其相邻的概念“限制”来陪衬,在“节制”和“限制”不同概念的辨析中正本清源,突出“节制”的真谛——“在保证相对自由状态上添置的适度限制”,而不是所谓“牵制”“遏制”。如果说文章的前半部分侧重于反面批驳,那么后半部分则侧重于正面立论,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节制”。这样,关于“节制”论述的一个“闭环”完美呈现。

除了针对性强,表达富于理性,结构严谨之外,文章还善于形象化地包装,即把常人容易枯燥论述的道理通过具象呈现,标题、开篇和结尾都以“绳索套在人们脆弱的脖颈上”作喻,从而显得新颖别致却又通俗易懂。

(编辑:李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