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人物:必须删两个字

作者:姚秦川

1978年初,北京语言学院的几位教师计划编写一套名为《中国文学家词典》的丛书。当时,撰写作家钱锺书小传的任务落在一位姓武的老师肩上。第二天一大早,武老师带着一纸事先拟好的“调查提纲”拜访钱锺书先生。按照以往的惯例,在寒暄过后,当事双方一般都会直奔“主题”,然而这次僵硬的答问却被亲切而随意的叙述代替。钱锺书不仅热情地回答了武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还反复叮嘱他一句话:“(小传)写成后,一定让我看一看。”

当时写这篇千余字小传时,武老师已经尽量做到下笔谨慎,内容平实有据,同时去掉浮词虚语,最大限度地接近他心目中钱先生的风格。不到一个星期,钱锺书就将底稿寄了回来,同时还托人带来口信,要武老师和他电话联系。

接通电话后,钱锺书严肃地对武老师说道:“必须以我修改过的为定稿,不容再改,否则不入词典。”钱锺书的语气异常坚决,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

武老师展读了钱锺书的改稿,发现对方除了删去几个多余的字外,还删除了称他为“著名学者”中的“著名”二字,同时批注“必须删除”。其实以当时钱锺书的威望和成就,称他为“著名学者”一点也不为过。然而,钱锺书却严厉地拒绝了。

最终,武老师还是固执地保留了“著名”二字。但多年以后,武老师才觉得自己当时对这件事的处理过于武断和草率。因为他明白,低调务实既是钱锺书的处事风格,也是他一贯的做人风格。

【素材点拨】德国哲学家叔本華说得深刻,名声并不代表价值。名利对于人的诱惑实在巨大,所以世人很难看破,然而名誉又会成为负担,特别是一个人的名声与其所作所为不相称之时,钱锺书先生删去名字前面的“著名”恰恰是以“不相称”实现了对“名声”的超越与升华。对于谦逊的人而言,华丽的头衔往往是虚幻的泡沫,我们需要的是删繁就简、更加务实的人生。

【适用话题】拒绝名利;删繁就简;为人处世;低调与务实……

(王世全摘自2020年3月31日《生命时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