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

作者:段思润

喜欢独处,喜欢音乐,更喜欢文字。放飞想象的时候,随唐诗宋韵舞蹈;田园漫步的时候,和大千世界对话。朗诵喜爱的诗歌,我就变成诗人本人,幻想和她一样的过往。阅读喜爱的文章,我就变为作者本人,和他共情。我就是我,独一无二,而又在文字世界里栖居打磨。

我是段思润,来自辽宁省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一的学生。

舒婷《致橡树》诗中有“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而我此时想说:我愿意拥有记忆,以绝不清零的姿态大步向前。因为,每段经历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我的人生,要牢记过往,绝不清零。

“你的行为举止中,藏着你走过的路,见过的景,和你爱过的人。”人有记忆,故会受到它的影响而做事成人。储存器只有在故障时才会被动清零。但人不同,人生是一道无法满分的主观题,《烈日灼心》中付小辛身为杀人犯但为了孩子放弃了逃命,在这没有对错成败的人生中,没有必要清零重来。

当人生路上如绿松石般的记忆光辉已去,当清零的游戏与选择抛弃撞出火花,人生未必会更加精彩。“不求如愿,但求无悔”的人生中,一定会有那么一个让人想呵护留存的东西。它是采菊东篱而不折腰的两袖清风、高风亮节,是“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的深刻理学,也是在未来现实中穿行的旅人米兰·昆德拉的时代领悟。清零指令所失去的,不只有让人羞愤的情节,更还有那些值得珍惜的、引人感动的重彩之笔。即使是为了这使自己满意的主观题,清零指令也绝不允许存在。

抛开自己而谈,清零后所失去的、所毁灭的,还有别人的人生。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自然免不了与人交际,你的人生过程一定有别人参与。不论站在“换位思考”的角度,抑或是出于“对他人负责”的角度考虑,清零都不免满足了一己私欲。

而反觀现实,假设早已不成立,没人能清零,没人能收回覆水,没人可以一帆风顺地到达彼岸。因此,在生活中,应该力求不悔,直面难题而上,脚踏实地,凭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

理想与信念的坚守不容退场,实实在在,不骄不躁,方能谱写出彩的人生华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