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长寄成绩单引争议

作者:万安

适用主题:沟通;家校互动;监督;隐私;成长……

2019年3月,据报道,有深圳大学生反映,学校给部分学生家长寄成绩单,收到的EMS快递信封内包含《致家长的一封信》、个人的成绩单和成绩的换算方法。对这种操作,深大学子的朋友圈炸开了锅,同学们纷纷发言讨论自己受到的影响。据报道,华东交通大学的这一做法已经坚持了二十多年,当时的华东交通大学学工处处长杨东明表示,“如果学生成绩不太理想,家长收到成绩单后,学生肯定会有一定压力。但大学生都是成年人,我们相信这种压力会转化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激励他们在大学期间真正学有所成。”

关于“学校给家长寄成绩单”这件事,各人有各人的看法。“都大学了为什么还要寄成绩单给家长,这是侵犯我们的隐私权!”许多大学生在网上“咆哮”出了对于学校这种行为的反感。也有不少大学生支持学校给家长寄成绩单。有网友就指出:“大学生上学靠的还是父母的经济支持,即使是从资助人的角度,父母也有对于学生在校成绩的知情权。”

文本解读:湖北省枝江一中 万安

角度一:便于家长更好地履职。有人说,高校给家长成绩单侵犯了学生的隐私,应该及时制止。但我认为,成绩是学生的隐私没错,但对家长不能保密。家长作为孩子的监督管理者,作为孩子最值得信任的人,是对孩子一生负责的第一责任人,完全有权知晓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与其他表现。这同中小学校给学生家长发送成绩单是一样的,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为了便于家长更好地履行职责,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管理。一言蔽之,高校给学生家长邮寄成绩单,可以有,便于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角度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将成绩单寄给家长能引起家长和孩子的重视,让双方都重新认识学习成绩的重要性。作为大学生,学业依然是主业,学习能力的提高、专业技能的锻炼、知识水平的提升对大学生打牢基础、树立独立自主意识非常关键。然而,家长和孩子却往往都对这个主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态度。社会上总有一种声音告诉我们:“上了大学就轻松了。”“能过就行,六十分万岁!”家长以为大学生活丰富多彩,高考之后更不必要有学习压力。而大学生群体也容易放松自我要求,丰富的活动、多元的评价体系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作弊、翘课等不良行为也并不少见,对学业的疏忽和轻视不仅不利于校园学术风气的营造,更不利于大学生实现自身的成长。

角度三:应该尊重学生的意愿。从通俗定义上看,凡是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都属于个人隐私的范畴。学习成绩为学生本人所有的信息,在未涉及公共利益的情况下,向学生的亲属公布其学习成绩,从严格意义上看,的确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而在《侵权责任法》中也明确规定,隐私权属于公民的民事权益。个人隐私涉及人格尊严,与学习成绩相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也许,学校的本意既是对家长负责,又是对学生的学业着想。可学生毕竟为承担学习责任的主体,是否邮寄成绩单,得优先考虑学生自己的意愿。 运用示例

在我國高等教育已然逼近普及化阶段的历史时期,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国民素质提升和人才培养的要求,面对未来社会更加艰巨的挑战和各种风险,这种准备仅仅依赖于大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形成一种包括家长在内的外在教育合力,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帮助和引导。特别是对于一部分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并伴有潜在问题的学生,学校和家长的携手助力就更为必要。

因而,学校致信家长并留下教师的联系方式,以期追求有效的学生管理,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作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家校共育的广义教育意蕴。对于此事,不应该纠结于成绩单该不该寄,甚至将其解读为一种束缚学生的落后管理手段,更不要上升到所谓对学生隐私的侵犯。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发家长和社会参与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强化家庭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积极影响。

——杨小敏《大学寄给家长的不只是一张成绩单》

(编辑:李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