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随心动,纸短情长

作者:魏文静 田思祺

田苑文学社位于诸葛亮的故乡——湖北襄阳汉江江畔。社团成立于2010年,立足于服务全校师生,本着“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文学创作规律,坚持“文随心动,纸短情长”的宗旨,以“我手绘我心,美文更美情”为目标倾心打造新时代的新人新文学。“田苑”是“田中文苑”的简称,渊源于“田家炳中学”和“皇家林苑”的合称。先后有多人获得叶圣陶杯、语文报杯等作文大赛的奖项。

指导教师:赵玉娥

上榜理由:★★★★

踏出人间的芬芳

魏文静

行走世间,当如水般潇洒自得,穿山过谷,任其方圆变化,只坚守心中天地。合,则入;不合,则出。这是田家炳先生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他秉水之心,持水之道,以包容之态对待世间万物,恬淡如水,却在这人世间踏出了一片芬芳。

“乐观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悲观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人生像条河,难免会碰到浪花和暗礁,唯有乐观,方能突围,正如田家炳先生生性旷达,凡事皆能随遇而安,无论经历多少磨难,都能够乐观对待。1937年,18岁的田家炳与几个同乡合伙组成了瓷土公司,大胆地把家乡的瓷土生意做到越南,成为赫赫有名的瓷土出口商。但好景不长,1939年日本侵略军入侵汕头,瓷土出口中断。几十年来田家炳的人造革企业,经历了1965年的银行挤兑、1967年的骚乱、1973年的原油价格暴涨、1975年的世界经济大衰退等一次又一次狂风巨浪的冲击。许多大大小小的公司倒下了,但田家炳的公司却不断地走在时代前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面对流落四方、辗转难安的失意,他看到了雨后的天晴,就像苏轼面对顺境、成败、荣辱、福祸,仍处变不惊,笑对人生,“何妨吟啸且徐行”,流露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之思,实现了人生华丽的转身。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天地之所以能长生且永久,是因为天地顺应自然而生存,而不是单纯为自己而生,所以能长生。如此可知,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只关注自己一个人。田家炳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心底无私,忘却自己而关注他人的人。他的慈善事业是从香港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来自香港、连普通话都说不流利的老人,比很多真正的大陆公民更关心大陆。而“教授”“博士”这些彰显身份、学术成就的称号,放在田家炳身上比卖弄学术、高高在上的一些“博士”“教授”更恰如其分——他没有多少文化,却拥有众多的名誉称号,因为他拥有成千上万在“田家炳大楼”里学习、积累智慧的学子们。

为弘扬田家炳先生博施济众,淡泊名利的精神,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决定将该台1965年12月20日发现的、国际编号第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他的德行将光耀华夏,泽被神州。

闲云一朵不成雨,红叶片片皆是秋。一不经意,岁月不再。物是人非,尘世之间,新旧更替总是存在的。但只要像田家炳先生那样乐观向上、天地无私、明德善行,牢记自己的使命,认清自己的方向,就可以换一种心绪,在夕阳斜照里踏出一世芬芳。

评点:这是一个敬慕田家炳先生的田中学子的心灵之语,纸短情长,字里行间洋溢着无限的深情蜜意,读来让人怦然心動,心生敬仰。特别是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小作者能结合具体的实例,用数据来说话,用真心来抒情,层次分明,诗化的语言给人以美的享受。无论是篇章结构,还是诗化语言,还是倾注深情,无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上榜理由:★★★★

墨迹

团思祺

循着墨迹,又想起毛边纸的气息,笔划过纸的声音,还有在那墨香中流逝的光阴。

当我第一次走进书法教室,静谧的气氛,淡雅的墨香,以及每个人脸上的从容和悠畅,都让我感到安逸,这里就是我想寻找的净地。小孩子大多是没有耐心的,这样安逸并没有持续多久,取而代之的是枯燥和厌倦,但老师幽默诙谐的课堂却留住了我,让我能静下心来,真正地领悟到结构间的神韵。横则正,如孤舟之横江渚;竖则直,如春笋之抽寒谷。字里行间,我感受到来自另一个时空的召唤。那里有山水,有江湖,有波澜壮阔,有潇洒磅礴。

临近春节,窗外落雪的声音,窗内落笔的声音,老师折红纸的声音,都会让我们越来越激动,期盼着新年可以写春联。第一次写春联的孩子,欢欢喜喜地接过红纸走了,写过几次的孩子,悠闲地用手捋着红纸,刚练不久的孩子,在期待着下一个能写春联的春节。写过多次的我们,在一群小孩子的注视下,铺开纸,饱蘸墨,在一双双钦佩的眼神中落笔。霎时,周围的一切都安静了,只剩下红得耀眼的纸,黑亮的墨,走笔之声,落雪之声,风声,纸声,以及那个相同的世界,我又看到那个世界,有新桃,有爆竹,有张灯结彩,有火树银花。

喜欢写字的长辈来外婆家小住,听说我在学书法,很高兴,像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知音。每次饭后,他都要背着手,来回走走,见我闲着,就轻唤我的小名,说“我们来写字”,便像个小孩子一样兴奋地挽起袖子,脸上挂着微笑,眉梢扬起,神采奕奕地教我写字,虽然夹杂着听不懂的方言,但我能感受到一位长者因为看到晚辈能够传承文化的欣慰和由衷的喜悦。这庄重又老练的墨迹渐渐带我走进了一个古典的幻境中,在那里,老者和少年都神态从容,怡然自得。

再次路过书法教室,那个紧闭的栅栏门暗示这里己经废弃,透过门缝,还能嗅到阵阵墨香。教我写字的长辈,也已经拿不动笔,他送我的对联,尽管红色变得暗淡,但墨迹仍旧清晰:彻笔则峰烟云起,如万剑之相成,落纸则碑盾施张,蹙踏江波之锦。

我又想起,那笔划过纸的声音;我又想起,那红联飘飞的场景;我又想起,长辈那可亲的话语;我又想起,那个令我痴迷的幻境。那墨迹,是我永恒的记忆。

评点:文章情理兼容,内蕴丰富。作者由墨迹引发的回忆写起,巧妙地引入“我”童年习字的记忆,按照倒叙的顺序深情而细腻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痴迷书法的孩子的成长过程。纵观此文,虽然篇幅不长,却切换了很多地点:包括“我”小时候在家里写春联;长辈教我学习书法,长大后路过书法教室后看到的萧条场景,地点的切换和白描手法的恰当运用增添了文章的画面感,也使文章有了一定的立体感、纵深感。结尾处一连出现了三个“我又想起”,强调记忆难忘,将感情抒发得具体而真切。

(编辑:王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