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读懂刘备,不足以谈人生

作者:王牌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说出了我多年看三国的一个疑问:20岁看三国觉得曹操最厉害,40岁看三国觉得司马懿最厉害,60岁看三国觉得刘备最厉害,是因刘备能忍且会做人么?

刘备,不过是一介贩履之辈,但他总以取天下为目标,无论遇到多大挫折,在多么难的境遇下都没有改变过初心。他戎马奔波,年到半百还寄人篱下,寸土未有。如果不是拼命坚持和努力,我们就不會在史书上看见刘备这个名字了,他连跟别人合传都不配。

公元201年,也就是建安六年,上天和刘备开了个玩笑,曹操大军来攻,新得不久的汝南随即沦陷,刘备又一次成了丧家之犬。转眼问他已经40岁了,40岁之前,他先后投靠公孙赞、吕布、曹操、袁绍,寄人篱下,屡屡战败,依然手无寸土,流离四方。

孔子曾指出40岁还没有成就的男人,一辈子估计也就这样了,这个观点博得了各个时代人们的广泛认同,深入人心。很不幸,刘备就是这样一条咸鱼。

如果让这位“边地老兵”总结一下他的前半生,估计他会这样写,年轻人不可不看的创业之10大陷阱,血泪的总结:创业不得不承受之痛,没有人比我更懂,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没人比我更输得起;我的前半生,不是在奔跑的路上,就是在找回亲人的路上;最怕你胸怀大志,却还碌碌无为。

他忍辱负重,心中理想时常让他踌躇满志,胸中的丘壑却也让他八面玲珑,刘备非常强大,难能可贵的就是他恢复汉室的心,一直在坚持不懈的他,从未放弃过,灰心过。相反,他的意志愈加的坚定,他想的,他做的,无一不关乎汉家天下的安危。

日子一天天过去,40岁到47岁,这段时间正值壮年,刘备只待在一个小县城,天天望着北方的墙底,暗自神伤。老去的事物,终将不能复苏,刘备因不能建功立业而感伤不已,而卧龙正在关键的时候出山了。刘备曾言,我得诸葛军师,如鱼得水一般。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己,君谓计将安出?”

短短几句话就把自己对于时局的痛心,对于自己虽有雄心却无力改变的无奈,对于虽然无奈却仍然赴汤蹈火的决心,对于人才的殷切渴望,勾勒得无比清晰,即使今天听之,也不禁使人泪目。在人生艰难之时,刘备没有闭门造车,而是不忘学习,不耻下问,努力寻找事业上的导师同志,诸葛亮一出山,刘备才迎来了人生的最大转折。现在很多人三四十岁就觉得自己折腾不动了,而在1800年前47岁的刘备,仍然说自己“志犹未己”,我想,这就是英雄吧。连续的失败没有消磨掉他的雄心,多年的安逸也没有消磨掉他的锐气。乔布斯曾有名言:stay hungry,stayfoolish(求知若饥,虚心若愚)。刘备不就是最佳的诠释者吗?

在那么多的挫折和失败面前,他从来不觉得时间太晚,从来不失去信心,从来不骄傲不气馁,时刻保持初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对此我只想用在知乎上的一句话来作结语:“这样的一个人就算落于九幽之下,也会一步步向前,慢慢爬上来。只要他想,没什么不可能的。”

(指导教师:张敏)

评点:王莹

文章夹叙夹议,将刘备一生的经历与作者的感悟交织融合,抒发了自己对英雄的阐释——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经历磨难而始终不改初心。在议论分析之中,运用了古文中刘备的一些言论,使文章具备了知识性与可信性、说服力因此大为增强。以“知乎”上对刘备的评价收尾,首尾呼应,巧妙勾连,这与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与平时对史料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由此可见,

“工夫在诗外”,作文最终考量的其实是作者自身的领悟力与文化积累程度。不足之处在于详略不得当,致使文章重点不够突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