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补课、不刷题,15岁上海女生蝉联“最年轻科学家”

作者:万安

2019年11月,上海的一位高中女生火了,正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汇聚了全球65位诺贝尔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菲尔兹奖、麦克阿瑟天才奖等全球顶尖科学奖项得主,被称为“全球最强大脑”的聚会,15岁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学生谈方琳,是最年轻的参会者。

网友对她的评论都是:“大神,请收下我的膝盖”“天才少女”“少年强则国强”“千万别让我妈看到”……

受家庭的熏陶,谈方琳从小就对数学感兴趣。“这个孩子很值得研究,在初中阶段,从来不在外补课,也不刷题。”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校长许军介绍。去年,她与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兰克·维尔泽克面对面交流,“弗兰克教授说保持对科学的好奇与兴趣,面对科研难题时的勇敢无畏都很重要。”一年来,谈方琳更加努力,“和这些大科学家面对面交流,激发了我做科学研究的热情。虽然学习任务很重,但我仍然坚持做一些数学上的小研究。”谈方琳这么描述自己一年来的成长历程。

文本解读:湖北省枝江市第一中学万安

角度一:好奇心是成功的秘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行动的方向和动力,也就为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一个年仅15岁的女生就能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兰克·维尔泽克面对面交流,就能蝉联“最年轻科学家”,这离不开她幼时对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点,让她痴迷于数学的“王国”之中,激励促使她不断地刷新自己的记录,不断获得国内外大奖。

角度二:找到人生的定位。

面对“人生赢家”的赞誉,谈方琳很是清醒,对一位数学研究者来说,其成功在于做了什么研究,对研究领域有什么样的贡献,给国家带来什么样的进步,这样才会有自豪感和获得感。谈方琳所谓的“开挂”,其实离不开她准确的定位,以及她背后一点一滴的努力。

角度三:青年要追逐梦想。

15岁上海女生蝉联“最年轻科学家”谈方琳不断刷屏,也让网友感叹:少年强则国强。试想,谈方琳如果没有始终坚守自己的梦想,坚持做一些数学的小研究,又怎能如此年轻就成为科学家?青春正当时,正是追逐梦想,努力奋斗的大好时光。青春为何,不过以梦为马;青春何为,不过追逐不止。

素材链接

法布尔与《昆虫记》

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他的一生都贡献在昆虫身上,成为了影响力深远的一位世界巨人。法布尔对昆虫是十分痴迷的,他把昆虫当作自己的家人朋友,细心地观察它们,深入地了解它们,勇敢地保护它们。

由于法布尔对昆虫活动的兴趣,激发了他终身研究昆虫的愿望,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法布尔写下了长达十卷的巨作《昆虫记》,对昆虫学研究做m了巨大的贡献。

学生运用示例

由于好奇心的驱使,15岁上海女生谈方琳从小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中时就跟随华东师大一位数学教授做研究,其他孩子都在补课刷题时,她却在教授的指引下阅读《美国数学月刊》上的相关文章,在数学王国里自由遨游,最终在“第33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和主席奖,蝉联“最年轻科学家”。

英国作家梭罗与法布尔一样细致地观察自然,但目的却不同。“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这便是他在瓦尔登湖畔建起一座小木屋,独自居住的真正目的。没有现代化的设施,没有旁人的打扰,只有简朴的生活,对于生命的好奇,对于大自然的好奇,梭罗每周只工作一天,而用六天时间来探索生命的意义。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像孩童一样保持一颗好奇心,谛听天籁,仰望星空,用一双探索的眼睛去看世界。

——陈明《好奇心是成功的秘诀》

(編辑:李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