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涟漪”导写

作者:江雪松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枚石子投入水中,会在水面上荡起圈圈的涟漪;一句话语投进心里,会在情感上荡起脉脉的涟漪;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会在社会上荡起层层的涟漪……

很多时候,涟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消失;但有时,涟漪也可能随着作用力的加强而化作惊涛骇浪……

請依据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涟漪”含义是指水面上细小的波纹,亦可喻指人们细微的心理活动以及某一事件在社会上所造成的影响。材料第一句话使用“涟漪”本义,描述生活中常见的“涟漪”的自然形态;第二第三句话使用“涟漪”的比喻义,想象日常交往、社会生活中“涟漪”的虚拟形态;最后两句话则分别交代了“涟漪”可能产生的两种结果——渐趋无形或化为惊涛。

材料体现由实到虚、由近及远、由述到思的思维过程,因此它事实上暗示了文章的写作重心,重心在于“涟漪”的意义和价值,趋于无形给人有怎样的思考,化为惊涛又有怎样的警示,甚至始终如“涟漪”般存在又有着怎样的不一般的启迪。

如果写作重心偏于“涟漪”意义探寻,处理成议论文较为妥当,无论是“涟漪”趋于无形还是化为惊涛,其间都有值得人思索的空间。无形,为什么趋于无形,有什么样的民众,有什么样的舆论氛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惊涛,为什么化为惊涛,有哪些群众基础,有哪些现实条件,又有着怎样的社会基础?……意义的追寻应特别注意思辨性,因为在广阔的社会层面,意义的探讨将更为复杂,但惟其如此,文章才有现实性与锋芒性,而且同时具备了深刻性。如此,有些“涟漪”或许能为我们所掌控,或使之趋于无形,或让它成为惊涛。

【例文】

涟漪荡开本质

一考生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任何一件小事所荡起的涟漪都不应被忽视,若深入发掘,必将窥见其背后巨大的意义与本质。

微小之如涟漪,亦可起到警示作用。荡开涟漪,便是以小窥大。无锡高架桥垮塌事件,从其背后牵引出卡车司机超载的常态,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的松懈……一连串的反应足以激起人们的紧张与法制的改善。这便是涟漪的意义。

然而,总有人希望涟漪被淡化,恢复表面的风平浪静,以一种自欺欺人的心态试图构建虚伪的理想状态。电影《熔炉》中,校长的权力,司法部门的不作为,一件一件都在掩盖罪行。残忍地的真相被掩盖,只要污点存在,便终有一天要曝光于众人,到那时,其破坏程度也便不只如涟漪般微小。电影的结局虽然悲惨,然而电影一经上映便震撼了整个韩国,一点小小的涟漪终究发挥了其作用,完善了韩国的法律。

涟漪的意义深远,想要扩大却少不了人为的推力。柴静以一己之力,将社会小事带到荧幕前,通过荡开涟漪的方式影响着大众。她从儿童自杀背后看到留守家庭的悲凉;从同性恋的失望中发掘社会的偏见导向;从非典的可怖中带给人们希望的光辉……她的推力,使一个个微小的涟漪荡开,将本质展现在人们面前,也带来了社会一次次的轰动,法制一次次的完善与坚固。

但是,只有这样的推力仍是不够,只有当意识立于每个个体的心头,涟漪在每个人的心头荡开时,本质的揭露才会更为彻底。王开岭感慨:“单独的一滴构不成水,它只能叫液体。”一个人的斗争实属不易,只有当每个人都看清涟漪的本质,有一份光发一份热,以涟漪之小构筑起巨大的价值。唯有如此,涟漪之价值方能完全显露。

生活中从不缺少涟漪,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对待它。如果我们发掘它,那也许会带来波涛般的回应。

让我们在涟漪之中,荡开其最为本质的一面,构筑更加美好的社会。

【评点】

开篇以“蝴蝶效应”切入,借此不仅交代涟漪的基本含义,更重要的是在表明涟漪效应的正反教益,由此提出我们需要的是利用涟漪效应,让那些生活中的小小的涟漪尽可能发挥其有益的价值与作用,推动我们的社会走向美好。无锡高架垮塌,就近事例,看到其正面意义和价值;电影《熔炉》反击涟漪淡化,本身也成为一丝涟漪,推动法制进步;柴静所为,以一己之力,用丝丝涟漪,影响社会,推进法制……事例精当典范,论点便有了强大的说服力。

(编辑:于智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