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奉献也是一种孝”导写

作者:宋志莹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国儒家经典《孝经·开宗明义》里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三湘都市报》2019年7月11日报道:“吴思=无私”——25岁女孩以这样的方式“重回”母校!这几天,一则既悲伤又暖心的故事,刷爆了“朋友圈”——7月5日下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检验系2016届毕业生吴思因子宫癌离开人世。根据她生前意愿,家屬捐献了她的眼角膜,并将遗体捐献给了母校湘雅医学院。

读了上述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写作指导】

第一则材料的核心是“孝”。孝的定义,孝的开始是什么?就是要珍惜爱护父母给予我们的身体,不毁伤它。

第二则材料是今年发生的真实事件。吴思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对奉献精神的最好诠释。再与第一则材料联系起来,吴思作为孩子,并没有保全、爱护自己的身体,反而毁伤了它,这种行为是“不孝”吗?

非也。她将眼角膜捐献给了有需要的人,为盲人点亮了希望之灯,带去了光明;将遗体捐献给了湘雅医学院,助推母校医学研究,以帮助千千万万的患者延续生命。这种“毁伤”身体的举动,非但不是不孝,反而是一种“大孝”,是对整个世界献了孝心。而她的生命,也以另一种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形式得以延续。因此,文章的最佳立意是“奉献是一种特殊的尽孝”或“奉献让生命更完整”。

在写作时,要注意把“孝”和“奉献”结合起来谈,点明奉献自己不是不孝。不能抛开材料,空谈奉献精神;也不能撇开吴思的事件,单纯地批判“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观点,认为这是封建糟粕,已经过时。事实上,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意义,应该辩证看待——我们要当然要珍惜、爱护自己的身体,但为国家、社会、他人奉献了自己,以致身体无法保全,并不是不孝,并不是亏欠父母,反而是生命价值的实现和彰显;这种善行不但不该受到批判和指责,反而应当被世人铭记。

【例文】

以大爱之博.成生命之珍

张馨怡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老悠远的声音透过滚滚历史长河,在耳畔叮咛。诚然,爱护自己的身体以孝敬父母固然合情,但将自己奉献给世界以成就大我又何尝不是一种孝的形式呢?(开头引述材料,提出观点——奉献也是一种孝的形式。)

“你来到这世上,你要看看太阳。”长久的打着孝的幌子而将自己遮蔽于实现小我的自我满足中固然是人人都乐于接受的小确幸。但将自己献给太阳,以一种更为壮烈的方式将大我大爱洒向人间,又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奋斗目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呢?(更深一层提观点一一奉献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几十年勤勤恳恳,错过儿女无数成长时机的王继才夫妇放弃了自家的幸福甜蜜;为了国家机密坚持坐着整理资料的许渊冲先生断绝了自己抢救的黄金时刻;空难来临,紧紧将数据手稿抱在怀里的郭永怀亲手交出了自己的生命。(由吴思的行为类比现实,联想到同样为了国家、社会而舍小家、奉献生命的王继才,许渊冲,郭永怀。)他们的发肤或以不再完整,他们的小我或以无法保全,但那孤岛上的五星红旗,电脑中完整的资料,核试验爆发出的蘑菇云,将他们大我的精神镌刻在每个人的心间。(回扣主题——因无私奉献无法保全身体不是不孝,反而会被世人铭记。)

“你若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你就要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你若要实现真正的小我,拥有真实的小爱;你就要将自己的大爱挥洒于人间,将大我奉献给世界。

奉献大我并不是要求我们献出生命,播撒大爱并不是要求我们挥洒热血。哪怕只是一份单薄的遗体捐赠书,也是一份生命的延续;哪怕只是一个援边的决定,也是一份不屈的坚守;哪怕只是留守支教,也是一份希望的驻留;哪怕只是假期放下手机,走进附近的福利院,盛开几朵笑颜,也是一份光明的点亮;哪怕只是多留些余钱送到红十字会,也是一种实现大我,播撒大爱的方式。(提出呼吁,使用排比句式,整齐且有力量,打动人心。)

古有为救赵孤甘心赴死的公孙杵臼,义薄云天豪气万千;有为秦国大业献身的商鞅,虽车裂其犹未悔;有一生报国的辛弃疾,大呼“杀喊”饮恨而亡;有振臂高呼的闻一多,身板铮铮义不容辞。今有奉献自己的吴思,每一处细胞都透着无私;有献身火场的19岁消防员,每一处炽热都透着坚定;有无数个日夜奋斗,不思小家的一线科研人员。他们或许不孝,却以另一种更为热血和燃烧的方式,为这个世界尽足了孝心,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我价值。这样的实现,才体现了自己生命最珍贵,最可敬、最耀眼的部分。(举例论证,再次强调为正义之事奉献自我,不得保全身体,是一种特殊的尽孝。)

以大爱之博,成生命之珍;以大我之献,成人生之美。(使用对偶句,语言精彩。)比起脚下的六便士,我宁愿要天上的月亮;比起小我的孝心表达,我宁愿要大我的价值实现;比起小爱的甜蜜时刻,我宁愿要大爱的众生皆美。(排比句式,语言优美生动。)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播撒大爱,成就大我,世界会记住你的光芒和美丽,你便是别人心中所依仗的太阳。(总结全文,升华主旨。)

(编辑:于智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