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年光阴,担家国责任

作者:刘宝昌

事件背景:

五月,鲜花盛开的季节,北京大学迎来120岁的生日。自1898年京师大学堂起,至1912年更名北京大学,再到今天,120年的时间里,北大浓缩了家国风云的跌宕起伏,也凝聚了一代代人的青春、理想与奋斗的梦想。

“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五年多的发展历程,让北大人进一步深刻地领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提出的新期待和新要求的高度与深意。

话题延伸:

1.辛弃疾在一首词中写道:“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我说过:“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习近平

2.“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简简单单的八字校训,是蔡元培时期留给北大的遗产。“爱国”蕴含着“为民”,“进步”昭示着“改革”,“民主”包含着“闳放”,“科学”意味着“求真”,于是,“爱国为民,闳放求真,民主科学,改革进步”开启的不只是北大百年的爱国主义史,更是一部为国家和民族振兴、朝着国家和民族梦想的方向永不停歇的奋斗史。

3.2018年5月4日,北大校长林建华,在北大120周年校庆致辞时,把“鸿鹄(hú)志”念成了“鸿浩(hào)志”。此事一出,引起轩然大波,林建华本人立刻成为网上舆论狂欢的消费对象。5日下午,北大校长在北大校内BBS北大未名上做出了回应,为念错字道歉。不过,这封道歉信再次在网络上引起争议。

4.“在这个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的时代,大学应该寻求变革,落后于时代可能会被社会抛弃;但在寻求变革的时候,大学必须辨明本末,不能一味地做时代的追赶者,而是必须明白我们要坚守什么,什么是我们的发展根基。”在北大现任校长林建华看来,北大要成为一所面向未来的大学,一方面,要以师生为本,平静如水,在流淌的光阴中恬淡地培育引领未来的英才;一方面,要投身国家发展进程,激情似火,在热火朝天的奉献中不断夯实未来之塔的基座。

5.2018年4月28日,为庆祝北大建校120周年,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携夫人马东敏博士重返母校北京大学,宣布与百度公司一起,向北京大学捐赠6.6亿人民币(含部分等值资产),联合成立“北大百度基金”。从现场透露的信息来看,这笔捐赠主要用于支持北大领先的学科,如信息科学、医疗、经济学、传播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与人工智能的交叉领域的前沿研究。

相关评论:

1.北大,意味着什么?李大钊说,“我个人心中没有一切,所有者唯北大耳”。谢冕说,“这小小校园却让所有在这里住过的人终生梦绕魂牵”。南方科大校长陈十一说,“北大,我的精神源泉,我永远的学堂”。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说,“北大一直是我的心灵家园”。经济学院教授平新乔说,“在燕园,做片红叶也幸福”。

陈平原说,“记得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这样开篇的:‘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请允许我套用:大学以精神为最上。有精神,则自成气象,自有人才”。

——晋浩天《百廿星辰 巍巍北大——写在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

2.理性地看,一个人的文字水平乃至人文修养的高下,并不必然决定着当校长是否称职,毕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校长能治校,为学生学习和教授学术研究创造条件、服好务,有所作为,瑕不掩瑜,文字水平乃至讲话水平差一点,也不失一个好校长的标准,因此而质疑自然有违理性,况且人无完人,也有缺点与不足,须予理解与包容。

——摘自“和讯评论”

3.坚定自己的志向与理想,不为外界所动,不屈服不放弃,才能有所成就。李大钊为他所坚定的主义慷慨坚守,马寅初“单枪匹马”坚持“新人口论”,“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守护宝窟五十余载,青丝变成了白发……

坚守的同时,还要创新,锐意改革进取,社会才能进步,人类才能发展。“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在纷乱的质疑声中,深耕激光照排系统领域18年,终让出版印刷“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只有守正,才能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引领未来。

——吉林农安第四中学 冯开颜《守正创新,一路前行》

4.曾经在网上看过一张比尔·盖茨全家人的照片,下附文字是“最有公主命却活得最低调的公主。”于是,我不禁又联想到了Facebook CEO扎克伯格,他穿最简单的衣服,做着最不简单的公益事业。他们,都已不为金钱所累,都心系他人,热心从事公益事业,并带动其他人也投身其中,这样的精神,我又在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的身上看到了,我想为之鼓与呼。

——吉林农安第四中学 李征《成功人士的责任观》

北大关键词:

1.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考察北大时指出:“五四运動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为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京大学是这场伟大运动重要的历史见证者和精神传承者。

2.《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青年》杂志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至北京。北大迅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

3.燕园。北京大学目前所在的校园,原为明代米万钟的“勺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镇东北部,与圆明园、颐和园毗邻,曾为燕京大学校园,故得名燕园。

(刘宝昌,吉林省农安县第四中学教师,从教以来,一直致力于时事与写作方面的研究,收获颇丰。)

(编辑:于智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