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普语声,迸发新活力

作者:潘晓澎

广东,坐拥众多对外交流的地理渠道,拥有全国最复杂多样的人口关系,亟待更大的宝矿被挖掘。在这支挖矿队伍中,免不了各种方言夹杂的普通话的加入,免不了各种文化的融汇。

然而,有人忧虑,这种语言的大熔炉,会不会使粤语文化失去精髓,逐流忘本呢?从广东九音六调使用率逐年下降的情况来看,这些忧虑并非空穴来风。

但究其根本,不难发现,语言的大杂烩是对广东人以及粤语文化的新考验。

接纳普通话,考的是广东人明晰的视觉和对外来文化的认同。钱钟书在《谈艺录》序言中写到:“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它体现了广东人要透过与外地人共同生活的矛盾,看到大家心理期许的一致性规则,看到不同背后的相同。如今,曾区域性的方言已被标志化,就如同老乡之间相连的血脉;标志化的方言不再区域化,在普通话为广东人与五湖四海的人们架起一座桥梁时,两岸的人却隔水对视。前者基于本地人对本土文化的依赖,后者碍于广东文化对外来文化的陌生。方言夹杂的普通话更像意识形态,它作为乡音与新声的合体,正是以一种人与人联系的精神内核而存在。这要求广东人看得见外来文化对广东文化进行联系的意图,还要从普通话中寻找共识,从不同谈到认同,从而越过引起自身疑惑的鸿沟。

坚守粤语,考的是广东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底蘊。周有光曾以“文化似水,自上而下不可逆流”说明文化的繁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传播方向。回想起上世纪末,广东简直就是黑胶唱片和影视光碟的批发地。那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四大天王”、黄家驹等一路唱将,还有周星驰、成龙、洪金宝等影视大咖,都在那时发迹。粤语文化的饱和度在当时之所以优先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语言文化,除了资金到位、人才云集、先进技术涌入等众多因素外,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广东人在坚守粤语文化上作出的巨大贡献,正如上述明星对粤语歌和粤语片的大力推崇。也正是这种坚韧的身姿,广东赢得了全国上下的好评和尊重,并成为文化创造领域的佼佼者。放在今天,我们亦有东山少爷那首俗得可贵的《肥仔个头》,更有风靡朋友圈的综艺栏目《粤知一二》。尽管如今“粤”文化的传播程度远不及当年,当代文化竞争又愈发激烈,但过去的经验也不失为我们借鉴的对象,并做到在发展中坚守粤语文化。

实现普通话与粤语的双轨同行,考的是粤语文化对外包容的力度和对内存储的尺度。爱因斯坦说:“一个获得成功的人,从他的同胞那里所取得的,总是无可比拟地超过他对他们所做的贡献。”近几年广东省一直在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力图提高广东民众的文化指数,而最终这种出自政府和群众的思想优化正得益于外来文化的涌进。由于外来文化在不断地抛出橄榄枝,这也促使广东人不得不开垦文化新块垒,欲将广东打造为语言文化的百花园;又不得不重视对本土文化的培育,争取粤语在众多纷繁面前不失本色。所以,要做到在开放时积极表现,就有必要推广普通话,使广东人可以用普通话这门工具更方便地向外宣扬粤语文化;在库存时精于补充,就有必要利用“广东文化身在广东”的优势来丰富粤语内涵,从而完成粤语新的蜕变。

总之,粤语也好,夹杂着乡音的普通话也好,它们的普及程度正折射着各类文化的综合实力。广东人欲言天下之事,就得以一家之言,行四方之风,从而高瞻远瞩,迸发新活力。

【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昨天只是今天的回忆,明天只是今天的梦。——吉卜林

用今天去点亮明天!——勃朗宁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王義之

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待明日。——孙中山

这些话引发了你哪些感触和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OO字的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