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美

作者:朱小璐

这个题目中“其实”“很”“美”,这三个关键词,都有的谈,有的写。关于“美”,对于高中生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美学的积累,很难写得深刻,因为“美”本身就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概念。

朱小璐同学先是认为毛衣毛裤不美,但外婆自学新的针法,这样的行动让作者认识到一种美。美本无高下,但转化成心灵的美好,就出彩了,主题就清晰可见了。这样对美的认识和感知,就更易让读者感受得到。

袁晞玥同学直击敦煌的飞天壁画。“山是山,水是水后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最终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由开始时不喜欢古人的审美,到后来对飞天的痴迷端详,到后来细致的描绘可见一斑,同样,也表达了对文物保护的一丝慨叹。作者语言丰富,布局恰当。

赵梓涵同学对笔帽设计的反转很精彩,铺垫到位。文章最终强调了外观美不重要,重要的是功能美、人性美。作者的感悟能力很强,波澜起伏,详略得当。手边小物,同样也有美感,可为借鉴。

参战学校:江苏南京金陵中学

指导教师:陆平

不比有地暖的北方,南方的冬天是极为难熬的。无孔不入的寒气贴着各种缝隙钻,寻觅着可以依靠的温暖。

大街上穿短裙、露着腿把冬天过成夏天的姑娘比比皆是,虽说寒冷,但却不失为一道城市亮色。

我瞥了一眼身上的毛裤,又瞥了一眼窗外的“亮色”们,再转过头看看自己,终究是没有狠下心来脱了毛裤。

寒风像砂纸一樣,在我裸露在外的部位打磨,一下一下刮得生疼。我笼着衣裳,心中暗自庆幸穿了一套御寒装。当下对“亮色”们的羡慕淡了许多。

毛裤,暖则暖矣,只是太过臃肿,把竹竿裹成了纺锤。

买来的毛裤是不会肥大厚重的,可这条毛裤是外婆织的。

从小到大,我的毛衣毛裤几乎都是外婆织的,老人家只会打一种花纹,而且毛线极沉极厚,有着年代“厚重感”。

究竟从何时起,我不再乐意穿毛裤呢?大约是在哪一部电视剧里,或者是听人说:毛裤与“土”有关。从那之后,我宁可忍着寒意要把毛裤脱下,脱下土的代名词。

我常常对外婆说:“不要再打了,我不想穿。”外婆只点点头,似乎知道我在想什么,手中的动作仍未停下,织织打打不停。

直到有一次,我旧话重提,外婆把注意力从毛裤上收回,望着我,眼中似乎有什么在跳动。“我新学了几种花纹,”她说,“不会再那么土气单调了。”

算了,我对自己安慰着,就当为了让老人开心吧,我就穿定毛裤了。

外婆并不是空想,连着几个中午都搬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跟老大姐学织新纹样。

织成的那一天,外婆献宝似的把毛裤拿给我看,眼中的期待早流露出来。我颠颠毛裤,装作仔细端详的样子,说出早已准备好的说辞:“这次挺好看的,其实上次的也很好看,不怎么土气,不用再费神学新东西了。”老小孩儿开心得不得了。

时至今日,我的旧毛裤,不是拆了线就是丢了,仅存的几条就是外婆织的,虽然有些土气,但在我眼里,美的是学新纹样的外婆,每天打毛衣的外婆,老小孩儿一样的外婆。丑毛裤实际上是留声机的美丽碟片,记录下了一段美好时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