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自有诗意 我与诗歌同行

作者:刘俊杰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著名诗人屠岸认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诗歌的声音,就会缺乏精神上的丰富和优雅,就不会百花盛开,生机勃勃。”而我很庆幸,我生长在了中国这样一个诗的国度、诗的民族。人间自有诗意,我与诗歌同行。

从小时牙牙学语,我便体味到了诗歌的魅力。后来开始学会了去欣赏、传承它的魅力;现在,我流连诗歌的低吟浅唱,也叹息它的门可罗雀。诗歌,不是仙女,而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凡人,诗歌自有真意。

初识,迷于其魅力。“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最初学的诗句,便是这般轻盈的小诗,朗朗上口。“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一幅静画,短短二十字,用灵动的语言诉说了它的清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寥寥数语,传诵着千年前的春意,虽是孩童,但也能体会到它的风雅。诗歌是彼岸之客,远自千里而来,赠与我最初的启蒙,给我最初的文化享受。

再识,结友。一窗秋雨,叹道《秋窗风雨夕》;一轮朗月,诵罢《月夜》;一句佳话,莫道《出其东门》。后来,诗词便是我生活的挚友。生活中,我体味到了那些平仄间的情感,想去传承它的文意。“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我感受到了田野麦黄,天朗气清;“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我体味到了古代人民的疾苦;“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是古代文人的悲哀。谁说古诗已成天书?传统诗词与新时代价值之间虽有隔阂,但这只是时空的差别,每一个人,只要用心去体会,诗歌便是你最好的朋友。

今朝,嘆息。叶嘉莹担忧:“守着一座宝山却不自知,甚至还会为了贪图享乐做出违法之事,这是现代年轻人的悲哀。”越来越多的人忘记了千百年来宝贵的精神遗产,诗歌的低吟浅唱只在流光中驻足,这个时代,网络语言甚嚣尘上,诗歌越来越远。这个时代人们大多不能静下来听诗赏诗,我只能叹息诗歌的没落。

“一片诗心待明月”,“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与诗歌同行。愿天下人间自有诗意!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评点:作者以自身的经历诉说了古诗词前世今生的命运。从迷恋到相知,再到如今的叹息,一路走来,与诗同行。作者以此历程呼吁:走近诗词,拥抱诗词,热爱诗词!独具匠心,用意良苦。

(编辑:于智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