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街的夜市

作者:唐紫瑶

老家的后街过了晚饭时间便热闹起来,夜市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

都是些小摊,在路旁铺成弯弯的两排,到现在还鲜活在我记忆中的是一个卖发饰的小摊。这是一个平凡的小摊,用一块老旧的麻布垫底,摆放了几排手工发饰,支着一根木头,上面系一颗灯泡,末了拴上一面镜子。摊主是个风尘仆仆的女人,衣服和头发却一丝不苟,她同那面镜子一样,时间在边框上打磨出了暗色的痕迹。照镜子时映出的不是一张讨喜的脸,时间的流转改变了青春的容颜,只余疲惫的面容,发黄的脸色,甚至蔓延到了鼻翼的雀斑。女人的眼神却是精神的,又不像其他小摊主那样精光毕露,混迹于镜面反射出的灯光之中,晶亮晶亮的。

镜子是用来给顾客比较试在头上的发饰的,形形色色的脸,浓淡各异的气息,白天的妆容与应付似乎都在镜子中褪下,露出了本真。

女人的手很巧,我也寻得机会便买上一两支冠花,或是寻常发卡,在昏黄的灯光下照着镜子,希望看到更美的脸庞。当然总也有人急急付了钱便拿走的,不知是买了送人呢,还是没勇气在大众面前脱落面具,面对本我。

闲暇时,女人会先满足地点完手中的钞票,妥妥地收好,再用沾染了铜臭的手对着镜子拨弄忙乱中垂落的发丝,她总是爱干净利落。

人生本就是在墨香铜臭中起起伏伏,为了生计,女人的手浸泡了铜臭,可撩发之时,又分明染上了墨香。

她一直谦和而温润,对生活不卑不亢,未曾沉迷于人生的戲局,与镜中的自我四目相对时,是否也看出了“大隐隐于市”的至善至美。

女人自己就是一面镜子,对着她,可以看见夜市的繁华,生活的不易,知足的心态,善意的对白。

最近一次去逛夜市时起了大风,女人伸出护住发饰们的手,抬起,又落下了;被风吹起的镜子也随着她的手一起,抬起,又落下了,重归宁静。

老街的夜市,还是这么繁华啊。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作者也许是从这句名言中得到了些许启示,又拓展思路,寻找到“书”这面伟大的镜子,化抽象为具体,将文章落到了实处,就避免了泛泛而谈。但如果文章仅仅就写从书籍中得到借鉴,认识人生和自我,那又不免落了窠臼。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所开掘的角度是“从书中窥见人们在时光中的改变”,十分新颖。此外,文章长短句结合,多用排比和反问,富有气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