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某重点中学语文模拟试卷

作者:未知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中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⑴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

⑵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 ________ ,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⑶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决定收益了。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即使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提升,因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 ________ 。

A.南辕北辙 异曲同工 休戚相关B.买椟还珠 殊途同归 息息相关

C.南辕北辙 殊途同归 休戚相关D.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 息息相关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B.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

C.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到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起来,却是在清代中期以后,这是由于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这些民间艺术家创作的目的在于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在于为生活创造美好的形象。

①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渗入其中

②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

③雕镂更加细致,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

④以剪子铰出为主,趣味质朴

⑤而且千家万户聚居在一起,相效成习,需求颇巨

⑥剪纸艺人为了省工,弃剪用刀,一刀多张

A.①⑤⑥③④②B.②⑥④⑤③①

C.④②①⑤⑥③D.⑥①③⑤②④

4.下列诗文中,作者面对“青山”时,油然生发的情感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分)

A.满眼青山未得过,镜中无那鬓丝何。(杜牧《书怀》)

B.青山不减年年恨,白发无端日日生。(陆游《塔子矶》)

C.眼看青山休未得,鬓垂华发摘空频。(王禹偁《岁暮感怀》)

D.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苏轼《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5.某服装店开业,老板的朋友送来四副贺联,其中最得体的一副是( )

A.锦绣乾坤真事业 经纶山海大文章B.春满柜台宾客至 货盈橱架利源开

C.丹青夺造化之工 粉黛染山川之色 D.愿将天上云霞色 化作人间锦绣裳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一)书外曾祖程公逸事

公讳仁霸,眉山人。以仁厚信于乡里。蜀平,中朝士大夫惮远宦。官阙,选土人有行义者摄。公摄录参军。

眉山尉有得盗芦菔根者,实窃,而所持刃误中主人。尉幸赏,以劫闻。狱掾受赇,掠成之。太守将虑囚,囚坐庑下泣涕,衣尽湿。公适过之,知其冤,咋谓盗曰:“汝冤,盍自言,吾为汝直之。”盗果称冤,移狱。公既直其事,而尉、掾争不已,复移狱,竟杀盗。公坐逸囚罢归。不及月,尉、掾皆暴卒。

后三十余年,公昼日见盗拜庭下,曰:“尉、掾未伏,待公而决。前此地府欲召公暂对,我扣头争之,曰:‘不可以我故惊公。’是以至今。公寿尽今日,我为公荷担而往。暂对,即生入天,子孙寿禄,朱紫满门矣!”公具以语家人,沐浴衣冠就寝而卒。

轼幼时闻此语。已而外祖父寿九十。舅氏始贵显,寿八十五。曾孙皆仕有声,同时为监司者三人。玄孙宦学益盛。而尉、掾之子孙微矣。或谓盗德公之深,不忍烦公,暂对可也,而狱久不决,岂主者亦因以苦尉、掾也欤?

绍圣二年三月九日,轼在惠州,读陶潜所作外祖《孟嘉传》,云:“凯风寒泉之思,实钟厥心。”意凄然悲之。乃记公之逸事以遗程氏,庶几渊明之心也。

是岁九月二十七日,惠州星华馆思无邪斋书。

(二)书狄武襄①事

狄武襄公者,本农家子。年十六时,其兄素,与里人失其姓名、号铁罗汉者,斗于水滨,至溺杀之。保伍方缚素,公适饷田,见之,曰:“杀罗汉者,我也。”人皆释素而缚公。公曰:“我不逃死。然待我救罗汉,庶几复活。若决死者,缚我未晚也。”众从之。公默祝曰:“我若贵,罗汉当苏。”乃举其尸,出水数斗而活。其后人无知者。 公薨,其子谘、咏护丧归葬西河,父老为言此。元祐元年十二月五日,与咏同馆北客,夜话及之。眉山苏轼记。

(以上皆选自《苏轼全集》,有删改)

【注】①狄武襄:狄青,北宋名将。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朝士大夫惮远宦 宦:为官,做官 B.尉、掾皆暴卒 暴:突然

C.或谓盗德公之深 德:感激 D.公默祝曰 祝:祝福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逸事:一般指人们不太知道的事情,大多在史书中没有记载,是零零星星没有经过汇集的事迹。不少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人们的丰富、加工,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B.古代中國对于名讳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对于君主尊长等的名字,往往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文中为了写外祖父事迹,必须交代名字,于是在之前加一“讳”字以示尊崇。

C.朱紫: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或服饰,谓“朱衣紫绶”,即红色官服,紫色绶带。这是借代手法,代指高官。文中“朱紫满门”就是说子孙后代做大官的非常多。

D.保伍:“保”,宋以后地方实行保甲制,若干甲作一保;“伍”,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士兵五名编为一伍。“保伍”在文中泛指编组在同一基层户籍单位中的邻里居民。

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尉幸赏,以劫闻。(3分)

⑵汝冤,盍自言,吾为汝直之。(3分)

⑶公曰:“我不逃死。然待我救罗汉,庶几复活。若决死者,缚我未晚也。”(3分)

9.根据两则材料内容,简要概括苏轼“书事”可能的原因。(3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避地寒食

韩偓

避地淹留已自悲,况逢寒食欲沾衣。浓春孤馆人愁坐,斜日空园花乱飞。

路远渐忧知己少,时危又与赏心违。一名所系无穷事,争敢当年便息机。

【注】当年:壮年。息机:息灭机心。

⑴诗中作者言“愁”,有哪些具体缘由? (4分)

⑵请简析本诗颔联运用的手法及其妙处。(4分)

⑶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理?(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金樽清酒斗十千, 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⑵无丝竹之乱耳, 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⑶ ________ ,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⑷定乎内外之分, 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⑸ ________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賦》)

⑹飞湍瀑流争喧豗, 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⑺知足不辱, ________ 。(老子《老子》)

⑻ ________ ,无欲则刚。(林则徐堂联)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孤独

【意】卡尔维诺

我停下来打量他们。

他们在干活,晚上,在一条冷僻的街上,在商店的门板上动手脚。

这是一块很重的门板:他们正用一个铁门闩当杠杆,但是门板就是一动不动。

我当时正在闲荡,一个人,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要去。我就抓住那个门闩帮他们一把。他们挪了点地方给我。

我们不是同时在使劲。我就叫:“嗨,往上!”站我右边的人用他的肘子捅了捅我,低声说:“闭嘴!你疯了!你想叫他们听见吗?”

我晃了晃我的脑袋,就好像是说我不过是说漏了嘴。

这事儿颇费了我们一点时间,大家都浑身是汗,但最后我们把门板支到足够一个人从下面钻进去的高度了。我们互相看看,十分高兴。然后我们就进去了。他们让我提着一个口袋,其他人把东西拿过来放进去。

“只要那些狗日的警察别出现!”他们说。

“对!”我说,“他们真是狗娘养的!”“闭嘴!你没听见脚步声吗?”他们每隔几分钟就这么说一次。我很仔细地听着,有点害怕。“不,不,不是他们!”我说。

“那些家伙总在你最不希望他们出现的时候到来!”其中一个人说。

我晃了晃自己的脑袋。“把他们统统杀了,就行了。”我回答说。

然后他们派我出去一会儿,走到街角,看看有没有人过来。我就去了。

外面,在街角,另有一群人扶着墙,身子藏在门廊里,慢慢朝我移过来。

我就加入进去。

“那头有声响,在那些商店边上。”我旁边的人跟我说。

我探头看了一下。

“低下你的头,白痴,他们会看见我们,然后再次逃走的。”他嘘了一声。

“我再看看。”我解释说,同时在墙边蹲了下来。

“如果我们能不知不觉地包围他们,”另一个说,“我们就可以活捉他们了。他们没有几个人。”

我们一阵一阵地移动,踮着脚,屏着气:每隔几秒钟,我们就交换一下晶亮的眼神。

“他们现在逃不掉了。”我说。

“终于我们可以在现场捉拿他们了。”有人说。

“是时候了。”我说。

“不要脸的混蛋们,这样破店而入!”有人吼道。

“混蛋,混蛋!”我重复,愤怒地。

他们派我到前面去看看。我就又回到了店里。

“他们现在不会发现我们的。”一个人一边说着,一边把一包东西从肩上甩过来。

“快,”另外有人说,“让我们从后面出去!这样我们就能在他们的鼻子底下溜走了。”

我们的嘴上都挂着胜利者的微笑。

“他们一定会倍感痛心的。”我说。于是我们潜入商店后面。

“我们再次愚弄了那帮白痴!”他们说。但是接着一个声音响起来:“站住,谁在那儿?”灯也亮了。我们在一个什么东西后面蹲下来,脸色苍白,相互抓着手。另外那些人进入了后面房间,没看见我们,转过身去。我们冲出去,发疯也似的逃了。“我们成功了!”我们大叫。我绊了几次脚后,落在了后面。我发现自己混在了追赶他们的队伍里。

“快点,”他们说,“我们正赶上他们呢。”

所有的人都在那条窄巷里奔跑,追赶他们。“这边跑,从那里包抄。”我们叫着,另外那群人现在离得不远了,因此我们喊:“快快,他们跑不了啦。”

我设法追上他们中的一个。他说:“干得不坏,你逃出来了。快,这边,我们就可以甩掉他们了。”我就和他一起跑。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只剩下自己一个了,在一条弄堂里。有人从街角那里跑过来,说:“快,这边,我看见他们了。他们跑不远的。”我跟他跑了一阵。

然后我停了下来,大汗淋漓。周围没人了,我再也听不见叫喊声。我站着,两手插在口袋里,开始走,一个人,没什么特别要去的地方。

12. 文章开始“我”碰到的一伙人显然是在“盗窃”,但文中却说“他们在干活”,作者为什么用“干活”而不用“盗窃”?(4分)

13. 小说情节简单,叙述也非常清晰,但读后却有一种强烈的荒诞感。因为有些情节与现实逻辑不符,请分条陈述。(6分)

14. “一个人,没什么特别要去的地方”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5. 这篇小说揭示了人的孤独处境,请联系文本探究作者怎样表达主题?(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文学书写要坚守核心价值观

如今,文学书写面临多元选择,多元文化视野的拓展在更新文学创作题材的同时,文学作品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也受到了冲击。商业化浪潮下,文学已经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商品的属性。当下文学创作如何以一种更为有力的姿态引导读者的价值选择,从现象解读回归人性反思,从肤浅功利走向深层因果,核心价值观仍然要成为作家书写的题中应有之义。

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不变诉求。 从孔子的 “士志于道”,到孟子的 “养浩然之气” ,再到汉末陈蕃的“澄清天下之志”,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把道义层面的理性追求与现实层面的民生担当交织在一起, 构成了中国传统士大夫双重的文化人格:一方面崇尚理性,有坚贞气节,凛然傲骨;另一方面又心系民生, 渴望建功立业,九死而未悔。这一传统到了近代五四时期虽有所改变,知识分子对道义的追求演变为对科学、民主的向往,民生的担当转变为救亡、启蒙的责任,但是双重关怀是不变的。到了当下, 现代性的转变, 带来了更高层面对科学理性的追寻, 现实民生问题 凸顯为更深层面的人性道德反思。知识分子的双重关怀仍然不离不弃,既代表最先进的科技水平、思想文化方向,又心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社会前进的核心动力。正是这种双重关怀,使得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始终未尝脱离现实世俗生活,进入西方理性所谓“静观”的层面,片面地追求冷漠的科学真实。正是这种心系民生,汲汲入世的道德情怀,使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成为社会核心价值观亘古不变的代言人,而文学工作者更是其中之大宗。

核心价值观中的道德关怀、政治色彩看似与文学的审美特质、艺术精神格格不入,实则不然。审美是文学诸多特质中的一点,从中国长远的历史传统来看,文学概念更多的存在于广义的层面上,广义的文学则不仅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还包括历史纪实、政治文案、思想论稿等作品。传统的文学与史学亦为一家,所谓“文史不分” 。可见传统社会的经典道义,亦即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正是通过文学来传播立言的。

五四之后,近代思想由西方引入,文学学科的划分成为近现代思想与传统决裂的一大标志,文学的概念特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审美成为一时之风气,作家的书写、读者的阅读都随之有了倾斜。当下多元文化背景下, 文学作为一种系统整体活动, 在作者书写、读者阅读、学者批评诸环节发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其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也应该由日常体验的表层进入到对人性、生命本质的深层思考。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上,杜绝肤浅,回归传统,寻找安身立命的民族之根,正是当下文学书写的应有之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学书写中的体现,也应当是在人本位的层面上,寻找民族立身的传统之根。(有删改)

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17.从划线句子看,作者认为核心价值观中的道德关怀、政治色彩与文学的审美特质并不冲突,如何理解这一点?(6分)

18.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文学要坚守核心价值观的理由。 (6分)

七、写作(70分)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次,“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到印度深山拍外景,杀青那天,剧组破例大肆庆祝,蔡澜忽然极想吃鱼,哪知道厨师一生住山上,不知鱼为何物。蔡澜摇摇头说,如此美味,不懂真可惜。厨师耸耸肩:“蔡先生,不知道的东西,有什么值得可惜?”蔡澜点头称是。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B.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⑴处应选“买椟还珠”。“异曲同工”指不同曲调演得同样美妙,比喻不同人的辞章、言论同样精彩,或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殊途同归”指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⑵处应选“殊途同归”。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应用“息息相关”。)

2.B.

A:“才思”,这里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

B:比喻,“豺狼”喻指金朝统治者。

C:“斜阳”本是没有生命的东西,但人却直接同它们进行对话,这就赋予它们以生命。这是拟人手法。

D: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措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

3.C.解答排序题应在理解语段中心意思的前提下,借助语段各个句子间的内在关联,并辅以排除法来找出正确选项。本题是一个说明性的语段,介绍了剪纸艺术的发展、繁盛历史。横线前面交代,剪纸在清代中期以后真正繁盛,原因是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横线处内容应是介绍剪纸如何由乡间进入城市,从业者如何由农家妇女转变为专业艺人的。A项首句①直接说剪纸进入城市,显然不当,可以先排除。D项首句⑥直接说剪纸艺人如何剪纸,亦不恰当,可以排除。剩下的B、C两项中,由关联词“不仅……而且”可知,有“而且”的⑤应在有“不仅”的①后,据此可得出正确选项为C。

4.D.

5.D.

二、文言文阅读

6.D.(祝:祈祷)

7. D.(“伍”在这里应该是“古代民户编制单位,五家编为一伍”,与军队无关)

8. ⑴眉州尉想邀功请赏,便把那个小偷以抢劫罪来定罪上报。(“幸”“以”各1分,语句通顺1分)

⑵你有冤情,为什么不自己去说明,我一定为你主持公道。(“盍”“为”“直”各1分,共三分)

⑶狄公说:“我不会逃避死罪。但是等我先救治铁罗汉,希望可以让他重新活过来。如果他肯定死了,(到那个时候)捆住我也不迟。”(“逃”“庶几”“决”各1分,共三分)

9.①记录先人事迹,体现先人的品质;②作者自己有感而发;③记录在和别人谈话中听到的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每点1分)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两段材料“书事”的出发点不同,第一则材料从有关程公的记述和“读陶潜所作外祖《孟嘉传》……庶儿渊明之心也”可以得出“书事”原因;第二则材料可以从本则材料的倒数第二句话得出。

【參考译文】

(一)书外曾祖程公逸事

程公,名仁霸,是眉山人。因仁义厚道而为乡里人信服。蜀地刚刚平定,中原士大夫惧怕到远地做官。官员缺乏,于是挑选当地有品行讲道义的人暂时管理。程公被录用代理参军之职。

一次眉州尉抓获了一个偷人家萝卜的罪犯,偷窃属实,并用拿着的刀误伤了萝卜的主人。眉州尉想邀功请赏,便把那个小偷以抢劫罪来定罪上报。 狱官收下贿赂,把小偷抓进了牢狱之中。太守将要审查囚犯的罪状,小偷坐在走廊下痛哭流涕,衣服都湿透了。程仁霸正巧从这里走过,知道此人可能有冤情,悄悄对小偷说:“你有冤情,为什么不自己去说明,我一定为你主持公道。”小偷果然称有冤情,程仁霸把小偷调转到了别的牢狱中。程仁霸如实申述了这件事,可尉官和狱官坚持不同意,他们又把小偷调回了原来的牢狱中,并且最终杀了他。程仁霸因为放纵罪犯而罢了官。此后不到一个月时间,那个尉官和狱官都突然死亡了。

三十多年过去,有一天白天,程仁霸突然发现当年那被冤杀的小偷在堂下对他跪拜,并说:“那个尉官和狱官在地府还没有伏法,正等待您去判决。之前地府曾经想暂时召您去对证,我叩头请求说:“不可以因为我的事情而惊扰了您。’所以一直拖到现在。今天您的寿命将近终了,我来为您挑担前往地府对证。对证之后,您将转生成神仙,您的子孙将长寿,福禄、官爵满门啊!”程仁霸将这些话全部告诉了家人,自己沐浴更衣,在睡梦中安然而逝。

我小时候听说这些故事。不觉之间,外祖父已有九十。程氏一门开始显耀尊贵,舅舅享年八十五。曾孙一辈都为官显赫有名声,同时担任监司之职的就有三人。玄孙在官学上更为显赫。而此时,当年尉官、狱官的子孙却很是衰败。有人说,那个盗贼非常感激程公,不愿意烦劳程公,对证可行,但是案卷久拖不定,难道是主审者以此来折磨尉官、狱官?

绍圣二年三月九日,苏轼在惠州,读到陶渊明所写关于他外祖的《孟嘉传》,写道:“凯风寒泉之思,实钟厥心。”内心凄然,为之悲叹。于是记述程公的事迹来留赠给程氏后代,有点类似陶渊明的心事啊。

这一年九月二十七日,我在惠州星华馆思无邪斋撰写。

(二)书狄武襄事

狄青,原本是农家子弟。十六岁那年,他的哥哥狄素,与一位不知道姓名、外号叫“铁罗汉”的同乡人,在水边发生争斗,(狄素)竟然把那个人淹死在水中。邻里刚好把狄素捆绑住,此时狄公正在给田里的人送饭,看见了他们,(于是)说:“杀铁罗汉的人是我。”大家都把狄素释放而把狄公捆了起来。狄公说:“我不会逃避死罪。但是等我先救治铁罗汉,希望可以让他重新活过来。如果他肯定死了,(到那时候)捆住我也不迟。”大家听从了他。狄公暗中祈祷说:“如果我(以后可以)显贵,(那么)铁罗汉应当苏醒。”于是抬起铁罗汉的尸体,控出数斗水,铁罗汉(最终)活了过来。狄公的后人没有知道这件事的。狄公去世,他的儿子狄谘、狄咏护送他的灵柩回到家乡,并在西河安葬,乡里老人对他们说了这件事。元祐元年十二月五日,(我)和与狄咏同馆的北方客人夜里谈话说到了此事。眉山苏轼记录。

三、古代诗歌鉴赏

10.答案:⑴恰逢寒食,淹留异地,知己稀少,时局艰危。(共4分,每点1分)

⑵借景抒情,表达孤馆独坐之愁。(2分)上联以浓春盛景反衬,下联以斜日空园之景烘托。(2分)

⑶一方面感慨为功名所累,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壮年就熄灭机心的不甘。(共3分,每句1分,两句全对得3分)

四、名句默写

⑴玉盘珍羞直万钱 ⑵无案牍之劳形 ⑶乘骐骥以驰骋兮 ⑷辩乎荣辱之境

⑸挟飞仙以遨游 ⑹砯崖转石万壑雷 ⑺知止不殆⑻壁立千忉

五、文学类文本

12.答案:用“干活”表达了“我”对盗窃行为目的漠视(2分),为“我”的参与提供了一个理由(2分)。

13.答案:①“我”竟然能轻易被小偷们接纳,没有任何困难;②“我”竟然也能同时被警察们认可,没有任何疑问;③“我”竟然能自由地转换警察和小偷的身份而没受到任何质疑;④“我”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令人无法理解的从容不迫,几乎没有什么害怕和恐惧。

14.答案①这两句话一在开头,一在结尾,首尾照应(1分);点题,孤独的开始和孤独的结束(1分);而其中发生的轰轰烈烈的行动仍然与自己无关(1分)。来揭示“我”作为“局外人”的身份,突出了“孤独”的主题。(1分)

15.答:①有意模糊小说中的“我”,年龄、职业、性格、打扮、乃至性别等背景资料,这样的安排更能体现“我”的孤独,反映了没有归属感的人的生存状态。(人物)②“我”的行为没有目的,邪恶与正义混淆,“我”自由游走于小偷和警察这相互对立的角色间,“我”的孤独处境正是社会的缩影。(人物、情节)③这些荒诞的行为是荒诞社会的反映,“我”的荒诞行为是对社会现实的讽刺。(主旨)

六、论述类文本

16. (6分) 首先提出论点:在当下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学创作要坚持核心价值观(2分) ;接着,阐述坚持核心价值观的原因(2分) ;最后,强调坚持核心价值观是文学书写的应有之义(2分) 。 (每点 2分,共 6分)

17. (6分)①审美只是文学诸多特质中的一点,从历史传统看,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正是通过文学来传播立言的,道德关怀、政治色彩的存在不会削弱审美特质和艺术精神;②从当下多元文化背景看,文学回归传统,不是拒绝审美,而是由日常体验的表层进入到对人性、 生命本质的深层思考,是在人本位的层面上,寻找民族立身的传统之根。 (每点 3分,共 6分)

18. (6分)①当下多元文化冲击了文学作品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②坚守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不变诉求, 而文学工作者始终是其大宗; ③在“文史不分”的传统社会, 核心价值观即是通过文学来传播立言,在当下文学作为系统整体活动影响越来越大,理当书写核心价值观。 (每点 2分,共 6分)

19.作文(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