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奇迹的“中国北斗”

作者:李凤成

【导练素材】

2020年3月9日晚,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不是一颗普通的卫星。“中国北斗”覆盖全球,需要55颗卫星。换个角度说,中国距全面且彻底赶超美国“GPS”,只差一颗卫星。因为这颗卫星意义重大,它被科研人员爱称为“吉星”。一旦所有卫星全部就位,那么,中国“北斗”在亚太地区的精准度,将达到惊人的10厘米,远超美国现在的30厘米。曾经,中国一直用着美国的“GPS”。2020年,我们终于可以骄傲地说:“中国,再不用被美国GPS处处牵制,中国航天弯了百年的腰,挺直了!”

【文本解读】

角度一:坚持不懈,创造奇迹。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航天技术的封锁,中国的科学家们殚精竭虑,数十年如一日,以“铁杵磨针”的精神实现了中国北斗系列卫星在太空的艳丽绽放。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再次证明:奇迹在坚持中诞生!

角度二:敢于挑战,自强不息。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在尖端技术领域占据着众多优势,甚至做到了垄断。中国在发射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之前就依赖着美国的GPS,而仰鼻息于人毫无疑问会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在某些时候甚至会成为他人控制自己的“把柄”。应对这一窘境,“自强”是唯一的出路,此次卫星的成功发射将鼓舞中国人民更加努力向前。

【素材小贴士】

一、中国航天史上拥有第一最多的人物

孙家栋,中科院院士,中国航天史上,太多第一与这个名字紧紧相连:第一枚导弹总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第一颗通信卫星、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一号工程、中国探月一期工程……他是总设计师、总工程师。没人知道,人前永远笑呵呵的他,为保国之机密,一生都在孤独中隐忍,结婚30年,妻子才知他的职业。为了让中国的嫦娥一号比印度提前问世,75岁那年,他硬生生穿碎了5双布鞋。80岁,他再次站上西昌卫星发射的指挥部,北斗导航定位卫星腾空而起,亿万欢呼,世界惊叹!

国之泰山,萤火残年,点亮,巍巍北斗!

素材析与用:七年学飞机,九年造导弹,五十年放卫星……孙家栋老先生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老先生高风亮节,不论是投笔从戎、出国留学,还是放弃航空专业,投身航天事业;不论是从导弹研制转为卫星研制,还是从技术岗位转为行政岗位,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看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如山。

二、终结中国无自主数据历史的第一人

没有人知道,飞天的脚步,是从地底的黑暗中开始。有张陌生的面孔99.9%的中国人都不认识。他叫王焕玉,粒子天体物理和空间探测专家,卫星系统有效负荷总指挥。他领衔的LVD实验,必须在荒无人烟的地下山洞进行。在无边的湿冷和孤寂中,他奋战了36年。2017年6月15日,“慧眼”卫星成功发射,结束了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中国无自主数据的历史!

2018年11月4日,王焕玉在一次學术报告中,突发大面积心梗,倒在了讲台上。他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不舒服,对不起,研究成果还没讲完——

素材析与用:在临终前还在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王焕玉教授生动地诠释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内涵。央媒称他为“永动机”教授,回望他的事业历程,特别是那段三十六年的时光,他在无边的湿冷和孤寂中奋战。其实人都是怕寂寞的,但伟大的事业往往是在寂寞中做成。王焕玉教授以寂寞为笔,以最美好的时光为墨,书写着祖国航天事业的动人篇章,这是永远令国人钦佩的赤子情怀!

三、无悔逆行,用成功鼓舞民族

此次,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指挥,名叫岑拯。身为湖北人,疫情最严峻时,他再次缺席在家人身边。17年前,非典疫情笼罩中国,同年5月25日,长征三号托举北斗1号03星升空,刺破阴霾,成功发射,全国上下,为之一振。这枚被誉为“金牌火箭”的大国重器和它的研制队伍,用成功为国人增添了抗击非典疫情的信心。17年后的今天,同样是疫情肆虐全国,同样是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执行国家任务,中国航天人同样选择了“无悔逆行”。

挂在发射场的一幅标语,上面写着:“让病毒远离发射,用成功鼓舞民族。”

素材析与用:

在“疫魔”横行华夏时,内心恐慌、意志消沉的百姓需要一场及时雨来提振士气。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研制队伍逆向而行,在发射场上竖起“让病毒远离发射,用成功鼓舞民族”的旗帜。相较于白衣天使,他们是另一场及时雨,他们的决心与勇气如同一蓬火,将“疫魔”烧得退避三舍。

四、中国的“居里夫人”

何泽慧,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生于名门望族,清朝三百年,家族出过十五名进士,二十九名举人,山西人都说,“无何不开科”。清华毕业后,何泽慧到法国深造,在居里夫人的见证下,与钱三强举行了婚礼。抗日战争爆发,已在国外享有盛誉的钱三强何泽慧,带着仅7个月的女儿毅然回国,驰援祖国的核物理研究工作。“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辞世后,何泽慧拒绝了条件更好的院士楼,将家传大宅,无偿捐献给国家。而她,一直守着他们夫妻二人1955年搬进的老房子。

素材析与用:何先生曾说过:“国家是这样一种东西,不管对得起对不起你,对国家有益的,我就做。”她在抗战时期回国,拒绝院士楼,无偿捐献家传大宅,彰显的不正是她的这一信念吗?何先生对科学事业的不懈追求,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和无私奉献,让她身上多了一层圣洁的光芒。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值得年轻一代追逐的耀眼明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