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尊师重教礼,弘扬优秀传统风

作者:张一潇

【例文精选】

尊敬的李明编辑:

您好!

我是《复兴时报》的读者尚理,读到了“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的新闻报道,在赞赏之余写下这封信来表达我的看法。

一声“上课”端正严谨治学态度,众生起立彰显传道授业尊严,一句“老师好”表达学生敬师心意,回答“同学们好”流露老师爱生情怀。上课礼,没有复杂的礼节,没有铺张奢华的庆典,只有三言两语、一来一往,或许是天下最朴素简单的“礼”了。然而这简单的礼节之中,承载着多么厚重的文化传统,蕴藏着多么深重的师生情谊。

礼者,敬也。子贡对孔子执父礼,表达的是对高山仰止的老师发自内心的敬重;杨时在纷纷大学中侯立程门,源自对理学大道的敬畏;鲁迅对寿镜吾先生行礼,是因为对寿先生谦谨人格的敬爱。古时尊师重教的风尚流传至今,学生对师鞠躬行礼,依然是在彰显对老师的尊敬。不过现今增添了老师回礼,更发扬了现代教育中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的理念。

小小的上课礼,不仅提醒师生即将上课、转换状态,而且培育了课堂上相互尊重、严肃活泼的氛围,还发扬了尊师重教的传统文化,作用不可谓不大!但在实际生活中,我认为还有一些问题要注意。

“克己复礼”是孔子一生的追求,然而,这位坚持“饩羊”反对“八佾舞于庭”的礼仪卫道士却不认为仪节本身是“礼”的追求。“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相对于外在的仪式,内心的真诚尊敬才是“礼”真正的意义所在。在我看来,“上课礼”要想真正达到弘扬尊师风尚的目的,还需要师生共同真诚相待,不能让礼仪流于鞠躬问好的形式。

亲爱的李明编辑,贵报名为《复兴时报》,在我看来,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良好的社会风尚,坚定的文化自信必不可少。而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无疑是弘扬尊师重教风气,传播优秀传统清风的一次有益尝试。

此致

敬礼

尚理

2020年3月18日

评点:文章的亮点在于开头段对“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这几个词语的细致分析,作者具体地阐述了其中所蕴含的不同情感,从而论证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在学生层面、教师层面的重要意义。行文中引用了杨时、子贡、鲁迅爱师敬师的例子,给文章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阐明了“礼”的重要性。结尾处升华主旨,指出“上課礼”也不应只流于鞠躬问好的形式,教师学生要发自内心尊重彼此,真诚相待,进而弘扬优秀传统文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全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体现了考生对热点事件的深刻见解。

(编辑:于智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