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卖小哥登《时代周刊》封面,有何启示?

作者:张典标

时文链接一:

从“他者”视角看待外卖小哥,能让一些人意识到此前这一群体在舆论场的“能见度”相对不足。疫情发生前,有些人不太待见外卖小哥,拿到外卖的时候并不会体谅他们的辛苦,还有人因外卖未能按时送达而恶语相向。但因为这次疫情,很多人真真切切地認识到了他们的重要性。很难想象,如果没有500多万外卖小哥坚持上岗,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运送米面油盐菜药等生活物资,被疫情困在家里的民众生活将有多么不便。特别在武汉,那些“逆行”的外卖小哥的角色更显重要。他们多跑腿,让大家少出门,为抗疫大局做出了直接贡献。

疫情给大家提供了一个重新“看见”外卖小哥群体的机会。媒体报道提到了两个细节:一是抗击疫情期间,用户给外卖小哥“打赏”的小费,增加了近两倍;二是有一名用户在微博上写道,“被困在家里,感觉挺绝望的。但从窗外看到了外卖骑手,让我燃起了一丝希望”。

其实,外卖小哥只是维护城市生活秩序的“护胃队”“摆渡人”群体的代表。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是中国抗疫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被忽视。对供电员、燃气工、快递小哥、环卫工、保安、出租车司机、超市售货员、医院保洁员等群体默默付出予以关注和致敬,不仅是总结抗疫经验的问题,更度量着我们这个共同体的温度。

抗疫,是与病毒做斗争的过程,也是纠正偏见的过程。希望经此战“疫”,外卖小哥以及曾被人们忽视的默默无闻的劳动者群体,都将得到正名;希望他们能更加顺利地融入城市,像普通市民一样,体面而骄傲地成为城市主人。(摘自新华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