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余晖,人间值得,我们一起拼搏

作者:未知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就是这样朴素至极的信念,让每个人的生命温暖如诗

夕阳西下,余晖尽染,穿着严严实实防护服的医生和躺在病床上的患者一同手指前方眺望远方。这张全网刷屏、感动了无数国人的照片拍摄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

那是3月5日下午四点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刘凯医生,推着转运车护送患者做CT返回病房的途中,正好遇到一片夕阳。“我看老先生挺高兴的,就问他要不要看一会(夕阳),老人点点头说“要”,于是两人停下来,让住院后已经“一个月没看到过太阳了”的87岁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您觉得怎么样?”看了三四分钟,刘凯问老先生。后者答,“夕阳蛮好。”

照片正前方,夕阳泊在远处一排楼顶上,余晖正好,前方的道路被涂抹上一层淡淡的金色,引人无限遐想。照片的正下方,两个人,一老,一小,都是背影。老者87岁,新冠肺炎患者;一小,27岁的刘凯医生。相距一甲子,相携沐夕阳,落日余晖下的两个身影令人动容。很多人说,这可能是2020年最治愈的画面,世上美好莫过于此。在新冠肺炎病毒袭击下的武汉,在全国上下齐心抗疫的大背景下——生命的搁浅与重生的希望,照片上的夕阳,照亮了所有人的回家路。当时就有人感慨,这张照片何尝不是个寓言——被金色阳光包裹的两个人,像极了待疫情消散、恰春暖花开的那一刻:温暖而充满希望。

這位老人王欣,曾是武汉爱乐乐团的一名小提琴手。刚刚收治他时,他几乎没有了求生的欲望,甚至拒接家人的电话。而医护人员不仅悉心治疗了他,在心理上也给予了他极大的宽慰。从刚入院时的不理不睬,到慢慢愿意接受治疗;从查房时能看到他活跃的样子,到躺在病床上唱了两句“春季到来绿满窗,大姑娘窗下绣鸳鸯”,歌声苍老却洪亮……3月13日,老人已经可以下床了!刚刚做完CT检查的他再次向医疗队员们竖起了大拇指:“谢谢医护人员的精湛医术和辛勤照护,让我可以那么快地好起来。康复后,我想为他们用小提琴拉一首歌,也希望他们能早日平安回家!”

老先生的好转不仅给武汉重症病房内注入了新的希望,日落下的这两个身影,也映照着疫情中所有闪着光的人。

孙英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他曾经1月9日回武汉探望父母。1月24日在北京确诊为新冠肺炎后,从一度危重痛苦得“宁可砍掉自己的双臂换来一口呼吸”,直到最后从死亡边缘抢救回来,他一直在坚持做一件事:用手机拍下600张第一视角的照片,记录在ICU的九死一生。

幽闭的ICU病房,只能从一个小窗看到外面的通道,再就是看不到任何东西的“白墙”。但就在住院第七天,孙英春发现,那不是一面“白墙”,而是一道窗帘——是过道里的白窗帘放下来了。这个发现让他特别激动,“我就让护士帮忙把窗帘拉上去,但偏偏这个窗帘坏了,护士拉不上去就放弃了。但是我当时确实是忍耐不了,就是把我自己身上各种线各种设备拽下来,我也要去把窗帘拉上去!”

后来又来了一个医生叫刘景院,是ICU病房的主任。孙英春又坚持着沟通,“请您无论如何都要帮帮我”,“医生听了我的意见,转身就出去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把窗帘卷起来,还捆上了。”当时孙英春就感觉特别放松,终于透了口气了。

两天之后,孙英春出去做CT,他在门口看到窗上还有一张纸条——刘景院医生卷起窗帘以后,在那个窗户上留下了一个纸条:“窗帘不要拉下来,孙教授要看风景。”

孙英春当时看到这个纸条,不是感动,是一种震撼!所以他觉得,生活还是蛮好的。就如同他哪怕是身处人世的深渊,也会拍下ICU窗户上看雪的护士、病房窗户外的阳光,他的那些照片,仿佛总是有“人性”的微光在寂静的海水深处悠悠显现。

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报名的那刻,你的坚定,我的忧虑/确认名单的那刻,你的果断,我的迟疑/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战场/娇小的身躯,庞大的行李箱/负重前行的身影,如此壮美”——随着浙大二院吕敏芳护士长这首长诗《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战场》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人们认识了这支“最强战队”中“最小的娃”,23岁的护士余赛婷。一开始,余赛婷并不知道看护的98岁爷爷是厉害的天文学泰斗,在她眼里,“每次我们护士给他喂饭、扶他下床,他都是一直说谢谢,非常谦逊。”

她说,老爷子能下床活动后,最常去的就是妻子的床边。一坐下,他就握住妻子的手,跟她说说话,或者一起看家人的视频,看起来不像一对耄耋夫妻,倒像热恋中的小情侣。

这样的爱情让余赛婷羨慕不已。见识了老夫妇的浪漫,贴心的医护特地在三八妇女节那天做了一朵纸花,偷偷塞给老爷子,让他亲手献给了妻子。

3月7日,余赛婷发现病房楼下的大树和草地都冒出了新芽,一片春意盎然。她就搀着老头子走到窗前,“爷爷,我带你看看春天,有没有看到花开啊,外面?”可惜,他俩伸着脖子找了半天,也没看到一朵鲜花的影子。

不过,老爷子跟她约好了,等他痊愈(3月14日已治愈出院)就到杭州来看她。到时候,西湖边或许会重现一老一少观景的画面,他们的眼前将开满亭亭玉立的荷花。

就在上海,3月13日——也就是“看夕阳的老先生下床了”的当日(注:老人于4月9日康复出院),这幅感动无数人的“落日余晖”,变身巨幅海报出现在上海中山医院的外墙上,海报上印着两句话——“人间值得”“我们一起拼搏”,连同这张照片再度温暖了很多人。

是啊,这个冬季格外漫长。在武汉人的心里,在中国人的心里,对阳光的憧憬,或许是人类最原始的冲动、最真实的渴望。可我们的生活却因病毒而困顿,人们被迫困于陋室、困于病房,困于一个个角落……原本最平凡不过的生活场景,而今成了很多人的奢望;我们今天所有的努力,不过是要重新过上那最平凡不过的生活。而照在武汉、照在这一老一少身上的这一缕阳光出现得恰逢其时——是晨光暮色,是山川日月,让我们相信:这人间值得!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还记得疫情发生之初,听哭无数人的那首《武汉伢》吗?“街道口的风,撩醒了夏虫,竹床上的小孩儿做着梦……”疫情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平凡生活的“非凡之美”。“我以后再也不抱怨堵车了,因为那才是繁华大道;再也不嫌人山人海了,因为那才是国泰民安。”这段不知道谁最早写下的话,在网上广为流传。

人间值得!

让我们再来看一组从生活中捕捉到的平凡却珍贵的日常,在疫情这段特殊的日子里,一切更显得意味深长——

2月22日:“晚上再次出门取快递,回来路上,那台鄂A牌照SUV车还在原来的地方停着,这已经是一周多的时间了。‘从深圳来,没得去过武汉。’‘车上没得湖北人。’看着车子前后玻璃上用四川话在白纸上写的这几行字,我觉得温暖。进小区,看到三楼的阳台上,站着两个孩子,一个女孩一个男孩,他们在用普通话背诵课文。稚嫩的声音在玉兰花的枝叶上跌宕,好像鸟鸣。这使我想起自己的儿子,他大致也是如此吧,庚子年,他也面臨高考,此刻,估计也是在埋头看书的吧?我兀自笑了一下,觉得了美好。孩子的背后,是亮堂的家,有些人影,在其中晃动。”这是成都作家杨献平笔下《疫情之下的本相生活》。

2月26日:随着武汉气温逐步升高,室外的花也开了。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病区,援鄂的北京中医医院主管护师蔡卫敏,上班前会在驻地采一些小花,消毒后挨个送给病房的患者,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病魔。这是一个春天的约定。

3月16日:这一天,武汉向全世界网络云直播武大的樱花。有一位朋友这样留言:“时间无法重启,我们能做的就是勇敢镇定,共渡难关,只愿待武汉樱花盛开时,像往年那样,千千万万人在树下看樱花,樱花在树上为千千万万人盛放。等时间把武汉还给我们,把我们还给武汉!”

是啊!疫情过后,你最想做什么?是时候给自己做个计划了!

对俗世生活的朴素热爱,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从来深深刻印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基因里。武汉风暴中心的人,经历日益严酷的打击后,竟能在烟火气荡尽的城中生出坚韧的力量。记住这此刻的情绪,记住那伟岸的瞬间,待疫情散去,给生活一个大大的拥抱。而这,也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强大动力之所在!

媒体评点:一张刷屏的照片背后,是无数人的情感共鸣,是人们对生活的共同热爱和对回归正常生活的渴望。人之为人,像一棵芦苇,脆弱也坚韧。病毒能够袭击我们的身体,但很难击垮我们的精神。一树樱花、一抹夕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能够让我们疲惫不堪的灵魂瞬间被“治愈”,又重新焕发起昂扬的斗志。而铭记这些和更多的让人温暖、感动的“高光时刻”,不仅是为了修补受到创伤的心灵,更是要在未来的日子里,永怀这种对职责的坚守、对生命的敬畏、对时光的珍视、对世间的悲悯。永远记得,曾经有那样一场落日,叫人潸然泪下;曾经有那样一个冬天,叫人刻骨铭心。

话題拓展:落日余晖,人间值得;我带你看看春天;美好的一瞬,永恒的风景;生命的信念与执着;人性的微光;不屈和感动;守望相助,我们在一起;最爱人间“烟火气”……

回到顶部